- 侵华日军广州8604细菌部队研究
- 曹卫平
- 10字
- 2025-04-24 17:37:17
第一章 “波”8604部队的建立及机构系统
一 “波”8604部队的建立
(一)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借助其在战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工业,与列强尤其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区域进行争霸,侵略中国是第一步,然后“北进”击溃苏联,“南下”打败美英,企图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野心不可谓不大,但其现代工业基础不够坚实,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这就产生了极大矛盾。为实现其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战略,日本动起了实施细菌战的邪念。
1925年当世界各国在日内瓦签订禁止细菌战的《日内瓦公约》时,日本盯上了细菌武器,日本政府拒绝批准该公约。日本细菌战罪魁祸首石井四郎说:“在日内瓦正式订立了禁止细菌方法作战的国际公约,这事实上正说明了细菌方法作战是最大潜在的武器。”[1]
日军细菌战战略的开始实施,要从1932年8月在东京若松町的陆军军医学校建立由臭名昭著的石井四郎(被认为是日本细菌战之父)领导的“防疫研究室”算起。在军方首脑支持下,石井四郎主持了这个后来成为日军细菌战国内基地的研究室。1933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在原“防疫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防疫研究所”,所长还是石井四郎。[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中国华北、华东等易于进攻的平原、沿海地区,而对于内陆的丘陵、山区等区域,由于机械化部队不便施展,遂将细菌战提到其议事日程上。同时,石井四郎等一批竭力鼓吹建立细菌战部队的军国主义分子,奔走于陆军中央和参谋本部,说服其建立正规细菌战部队,编入各战区的野战部队。[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38年开始,“波”8604部队等一批细菌战部队相继组建起来。日本著名细菌战研究学者近藤昭二在“NPO 法人731部队细菌战资料中心”主办的《731资料中心会报》(见图1-1)

图1-1日本NPO法人731资料中心会报第20号封面
上撰文说:“(至此),中国大陆全部、包括南亚的一张巨大的细菌战网由此展开,这与其说是石井的构想,不如说是日本陆军省以及参谋本部的构想。这里布满了防疫给水部的支部,形成了细菌战的据点。”[4]无疑,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在细菌战部队的建立和运转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