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鞑靼

气氛一时间陷入了沉默,少女用一副你认真的表情在打量着黑衣人。

黑衣人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转身就走。

“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朱瞻玉看着自己手上的密信,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

“真是个垃圾。就因为自己的妻子生的不是男孩儿?”

“就让别人杀了陪伴了自己整整20多年的糟糠之妻?”

“这种货色也配男人?这和垃圾有什么区别?”

朱瞻玉的脸上带着不屑,但他的手指却画了一个圆圈写上了一个名字。

永乐6年9月安南叛乱被镇压,明朝给了陈朝长公主一些权利确保不会发生叛乱。

朱瞻玉有些颤抖的看着自己手中的信。

“王爷,我们母女安好。”

他的手有些颤抖,眼眶也是通红,他没想到唐若玉真的为他诞下了一个女儿。

朱瞻玉突然掩面痛哭,女儿刚刚出生,自己却不能陪在对方的身边,这让他作为一个父亲感到十分的难受。

但是他却并不能抽身离开,先不说朱棣,汉王这些家伙不会放过自己。

自己如果走了自己埋下来的这些后手这些暗卫这些白莲教的成员最终的结局都是死。

朱瞻玉深深的叹气,同月朱元璋的最后两个孩子前往封地就藩。

江西地区则是在7月份爆发了严重的鼠疫,但是因为当地官府的隐瞒,朝廷到9月份才刚刚知晓。

朝堂之上,朱棣震怒。

“整整死了5万人,这还只是你们统计出来的数字!!!”

朱棣狠狠的把手中的玉板拍在地上,他站起来愤怒的瞪视着群臣。

“你们以为5万人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吗?那可是整整5万条生命,5万条我大明的生命就因为你们的疏忽而惨死。”

“江西省高官,高官全部撤职。”

“命令江西省都指挥室暂时接管江西的所有政务开始审查。”

【在明朝各个省的老大叫做承宣布政使,咱们为了方便记所以就用高官和高官的名号。】

直到永乐七年的6月份,整个朝廷都算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直到永乐七年的8月

朱瞻玉有些皱眉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消息。

“朱棣什么时候派使臣前往鞑靼了?这个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作为锦衣卫的指挥使,朱棣暗自派使臣的事情他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最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瞒着整个朝堂,然后传过来的消息是使者被杀了。

然后对方直接出兵攻打的兀良哈诸卫,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明显是赤裸裸的羞辱了。

朱瞻玉有些沉默的跟着上了床,此时的朝堂之上,刚开始就火药连连。

“陛下,您派遣使臣的这件事情应该提前和我们说一声。”

“这件事情也太突然了,而我们接到的消息是使臣已经被杀,而且对方直接出兵。”

杨士奇有些目光不善的看着朱棣。

“陛下,您如果再如此行事,我等可能就要辞官回家了。”

“对呀,陛下,这种关键的事情,我们作为您的臣子却不知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已经不能继续为您效力了。”

这次说话的是杨荣和张信。

两个人也都算是明朝的重臣,朱棣的神色有些尴尬,三个人联手怼他,这是很少见的事情。

但是此时他这件事情做的属实太不地道了,偷偷派使臣去前往劝和,完全没有听从臣子的意见,结果导致对方直接发兵

“好了,这是朕的问题,但是你们现在应该告诉朕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过来埋怨朕。”

朱棣有些愤怒的瞪了眼几个人,几个人也没有再说风凉话,也都开始讨论起来。

朱瞻玉有些无精打采的站在那里,他们讨论了一上午,也没讨论出什么结果。

下午朱瞻玉以有特殊案件为名,压根儿没有去。

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讨论出来一个结果和前世一样。

让邱福率10万大军前往征讨鞑靼,结局就是他失败的很惨,而且还丢失了一片土地。

朱瞻玉知道这一切却也没有阻止,因为只有朱棣亲征了,他才能有机会做一些事情。

而朱棣亲征的原因就是这家伙兵败如山倒。

朱瞻玉只是沉默的看着他在等待对方失败的消息。

他想说也不会有人信。

回到府衙朱瞻玉有些无聊的躺在床上,朝堂之上的是是非非现在看起来反而十分的无趣。

国内动荡频繁,云南两广乌思藏都司都爆发出了小规模的叛乱。

“人吃不饱饭,虽然没有达到异子而食的地步,但是粮食明显不够。”

“可恶的朱棣事到如今都不给我封王”

土豆的地点图对于目前的大明朝十分的重要,但是他也不可能明确的说出来。

“真不知道朱棣是爱惜这三郡之地,还是就不想给我们这些子孙封王。”

朱瞻玉有一些叹息,拿起笔写着今天的公文。

其实上这倒是他误会永乐大帝了,这位帝王特别想把他这些子孙全部给封出去。

但是汉王赵王这些他的亲儿子都不走,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孙子全封出去?

朱瞻玉刚刚批完奏折走出去,就看见门口的一个太监。

“什么事情?”

“太子殿下找您共进午餐。”

“好,请带路。”

朱瞻玉表现的很随意,太子隔两天就会邀他一起共进午餐。

他也乐得其成,毕竟是一个和朱瞻基加深关系的好机会。

来到太子府当中,三个人已经在那里用膳,燕王妃招呼他过来。

“小玉啊,以后有时间就来伯母这边吃饭,伯母这边永远给你留双筷子。”

燕王妃表现的很温和,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高炽。

但是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他也是打心底里喜欢。

朱瞻玉恭敬的向着燕王妃鞠躬:“谢谢伯母。”

一顿饭吃下来都是欢声笑语不断,朱瞻玉从小看别人脸色长大。

脸色这种东西他是最能看得懂的也最能找明白话题。

其实他主要就是为了讨好朱瞻基,所以这小半年的时间下来两个人的关系也比之前要近了太多了。

再加上因为徐皇后的关系在朱瞻基说把他当成亲兄弟有点儿夸张,但绝对是算得上是比较亲近的表弟了。

吃完饭朱瞻玉准备走却直接被朱高炽拉到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