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拜访苏凡

居民楼下,几辆黑色的公务车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引得几个纳凉的老人好奇地张望。

“小王老师,你确定是这里?”谢明抬头看了看眼前这栋至少有三十年楼龄的红砖楼,楼道口的光线有些昏暗,墙壁上还残留着褪色的小广告印记。这环境,实在很难和那个在高考中考出近乎“神迹”般满分的学生联系起来。

王雨连忙点头,语气肯定:“谢组长,李组长,没错,就是这里。苏凡同学……他家里的情况比较特殊,一直是一个人住。”他顿了顿,补充道,“是个很懂事、很努力的孩子。”

李卫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楼道里扫视了一圈,轻轻叹了口气:“寒门出贵子,自古皆然。只是这满分,确实是……匪夷所思。”

“走吧,上去看看。”谢明没有再多言语,率先迈步走进了楼道。

“笃笃笃。”

敲门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清晰。

过了大概十几秒,门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然后“咔哒”一声,门锁被拧开。

门开了,一个清瘦挺拔的少年出现在门口。

“王老师,谢组长,李组长,各位请进。”苏凡的声音干净清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声线,语调平稳,不卑不亢。

他的镇定让谢明和李卫都暗自有些惊讶。这不像是一个刚刚经历完高考、被卷入“满分风波”核心的十八岁少年该有的反应。王雨倒是松了口气,苏凡的表现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

“苏凡同学,打扰你了。”谢明率先开口,语气尽量放得平和,但目光却不着痕迹地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应该的,几位快请进,外面热。”苏凡侧身让开通路。

众人走进屋内。

房子不大,大概也就六七十平米的样子,两室一厅的格局。客厅很小,摆设极其简单,一张旧沙发,一个掉了漆的茶几,还有一台看起来用了不少年的老式电视机。

但整个空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空气中没有丝毫异味。

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简易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各种书籍,从高中的各科教材、辅导书,到一些明显超出高中范围的大学课本,甚至还有几本封面看起来颇为艰深的纯理论著作。

茶几上、沙发扶手上,也随处可见摊开的书本和笔记本。

整个屋子,除了生活必需品,几乎都被学习资料所占据,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得化不开的苦读气息。

“家里简陋,几位随便坐。”苏凡从厨房里端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几个玻璃杯,里面是泡好的茶水,茶水色泽清亮,是普通的绿茶。“没什么好招待的,刚烧的白开水泡的茶。”

谢明接过茶杯,指尖能感受到温热的触感。他没有立刻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个书架:“苏凡同学,这些书你都看?”

苏凡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嗯,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翻翻。”

李卫也走了过去,他的目光被几本数学类的书籍吸引住了。“《复变函数论》、《泛函分析引论》……还有这本,《素数定理》?”他拿起一本硬皮书,封面是英文的,但书页明显被翻看得起了毛边。“苏凡同学,你对数论很感兴趣?”

苏凡的眼神亮了一下,似乎找到了感兴趣的话题:“是的,李组长。数学很奇妙,尤其是数论,那些看似简单的整数之间隐藏着非常深刻的规律。”

谢明也走了过来,他虽然是负责整个高考工作的,但本身也是理科出身,对数学并非一无所知。他看到了李卫手中那本书旁边的几本笔记,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推导过程,字迹工整有力。

“我能看看你的笔记吗?”谢明问道。

“当然可以。”苏凡坦然道。

谢明拿起一本笔记,翻开。里面的内容让他瞳孔微微一缩。

开篇几页是关于黎曼猜想的一些基础概念介绍和公式罗列,后面则是一些推演和思考,虽然未必成熟,但其思路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远远超出了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水平。

甚至,谢明看到了一些他自己都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理解的逻辑链条。

“……黎曼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实部为1/2的直线上……”谢明轻声念出笔记上的一句话,然后看向苏凡,“你对黎曼猜想有研究?”

苏凡平静地回答:“谈不上研究,只是觉得很有意思,自己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论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这个猜想关系到素数的分布规律,如果能够被证明,对整个数学大厦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的语气很平淡,就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但话语中透露出的对这个世界级数学难题的理解深度,却让在场的谢明和李卫都感到心惊。

李卫又翻了翻其他的笔记,发现了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

“这里还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考?‘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李卫看向苏凡,“你觉得这个猜想的难点在哪里?”

苏凡沉吟片刻,回答道:“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述非常简单,小学生都能看懂,但证明起来却异常困难。

我认为难点在于我们目前对于素数分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缺乏有效的工具去‘筛选’和‘匹配’那两个素数。

现有的筛法,比如布朗筛法、塞尔伯格筛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证明了‘1+5’、‘1+4’、‘1+3’,包括我们国家陈景润院士证明的‘1+2’,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但距离最终的‘1+1’,似乎还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可能需要全新的数学思想或者工具才能突破。”

苏凡的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历史和关键节点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他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猜想,而是对其有着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谢明和李卫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父母双亡,独自居住在这样简陋环境里的少年,不仅在应试教育的巅峰——高考中取得了匪夷所思的满分,还在课余时间,自学了如此高深的数学理论,并且对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世纪难题有着远超同龄人,甚至可能超越许多专业研究者的理解深度。

这……这已经不能用“努力”或者“聪明”来形容了。

王雨站在一旁,听着苏凡和两位大佬讨论着他几乎完全听不懂的数学问题,嘴巴微张,也是一脸的震撼。

两位安保人员依然保持着警惕,但他们的眼神中也流露出了一丝异样。他们虽然不懂数学,但能从谢明和李卫的表情变化中,感受到苏凡话语的分量。

客厅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蝉鸣声。

谢明缓缓合上手中的笔记本,轻轻放回茶几上。他之前所有的怀疑,关于作弊、关于巧合、关于任何投机取巧的可能性,在这一刻,似乎都变得有些可笑。

技术手段查不出问题,现场监控找不到破绽,现在,面对面的接触,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家境贫寒却异常努力、生活简朴却思想深邃的少年。

他所展现出来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高考满分”这个标签所能概括的范畴。

如果这一切都不是伪装,那么只有一个解释。

“苏凡同学,”谢明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了许多,之前的审视和怀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真正杰出人才的认真,“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李卫也点了点头,眼镜片后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和感慨: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苏凡同学,你之前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面对这样的评价,苏凡的脸上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只是淡淡地说道:“谢组长,李组长,过奖了。我只是喜欢学习,喜欢思考而已。比起那些真正的数学家,我还差得很远。”

他的谦逊,反而更让人觉得他深不可测。

谢明看着苏凡平静的眼神,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这样的心性,这样的智识,出现在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身上,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超越常理的天赋。

这次拜访的目的,本是为了查证“满分奇迹”背后的真相,但现在,谢明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比“高考满分”更令人震惊的事实。

“好,好啊!”谢明忍不住赞叹道,他拍了拍苏凡的肩膀,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欣慰,“苏凡同学,你的未来不可限量。省里和学校一定会重点关注你的情况,你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向王老师提,也可以直接找我们。”

王雨连忙点头:“对对对,苏凡,有任何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

苏凡微微颔首:“谢谢谢组长,谢谢李组长,谢谢王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

又寒暄了几句,谢明看了看时间,觉得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甚至远超预期,便起身告辞。

“苏凡同学,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你休息了。好好准备一下,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吧。”谢明说道。

“各位慢走。”苏凡将众人送到门口。

楼下,车内。

谢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和隐隐的兴奋。

“老李,你怎么看?”他问旁边的李卫。

李卫推了推眼镜,沉吟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孩子在数学上的天赋和理解,恐怕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学生’来定义了。至于满分……现在看来,或许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难事。”

谢明点了点头,看向前排的王雨:“小王老师,这个苏凡,你们学校之前就没发现他的特殊之处?”

王雨苦笑了一下:“谢组长,苏凡同学平时成绩一直很好,是年级第一,但……说实话,他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勤奋和自律,性格也比较内向,我们真没料到他……他已经到了这个程度。这次高考,我们也都以为他是超常发挥,没想到……”

谢明没有再追问。天才的世界,有时候确实难以用常理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