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94. 大凉山的红玛瑙

夜幕降临,重庆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张明澈换上一身黑衣,戴上帽子,悄无声息地潜回工委附近。他像一只灵巧的猫,在阴影中穿梭,很快便发现了那几个监视的特务。他们分散在工委周围的几个角落,目光紧盯着那栋二层小楼。

张明澈冷笑一声,迅速出手。他的动作快如闪电,几个特务还没反应过来,便被他一一打晕。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发出任何声响。解决掉特务后,他走到工委门前,轻轻敲了敲门。

门很快开了,白羽探出头来,看到是张明澈,松了一口气。

屋内除了白羽,还有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子。他是白羽名义上的丈夫,也是工委的另一位负责人。

自从下午得到张明澈的提醒后,白羽便出去察看过,果然发现了几个陌生人在附近转悠。

眼镜男子直到傍晚才回来,听说工委暴露了,立刻开始收拾行囊,销毁文件,并将电台装进皮箱里。他们原本计划等到半夜三更从后门溜出去,但后门同样有人监视,能否成功逃脱还是个未知数。

他们没想到,张明澈会在晚上八点就赶来,并且已经解决了监视的特务。

看着他们紧张的神情,张明澈微微一笑道:“特务被我打晕了,你们放心大胆走!”

白羽和眼镜男子对视一眼,没有犹豫,立刻提起皮箱和包裹,跟着张明澈走出门。

张明澈问道:“要不要我开车送你们?”

眼镜男子有些惊讶,问道:“你有车吗?”

张明澈点头道:“有,被我停在街边了。”他领着两人走到大街上,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

他打开车门,示意两人上车。

白羽和眼镜男子迅速钻进车内,张明澈发动引擎,车子缓缓驶入夜色中。

一路上,三人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张明澈专注地开着车,时不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的情况,确保没有尾巴跟上。车子最终停在了九龙坡的一片居民区。这里距离渡口不远,是地下党的一处秘密据点。

张明澈带着两人走进一栋不起眼的民居,里面早已有一位潜伏的地下党员在等候。白羽和眼镜男子将电台交给潜伏人员,并交代了一些后续的工作安排。潜伏人员点点头,表示会妥善处理。

第二天一早,白羽和眼镜男子乘坐最早的轮船离开了重庆。他们的任务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会有新的同志来接替他们的工作。

张明澈站在码头,目送轮船远去,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但他相信,只要同志们团结一心,胜利终将属于他们。

他回到家,对司机李恒昌说起这件事:“你多次去工委,可能被特务拍了照,有很大的暴露风险,你应该跟上级汇报,换个人来做联络员。”

李恒昌有些为难,道:“除了工委,我没有别的上级领导。他们撤走之后,我不知道该找谁。”

“既然如此,你回老家避一避,过半年再回来。”

“几年前,我在老家参与罢工,被当地特务盯上,所以不敢回去。”

张明澈想了想,道:“如果没有去处,那就去四川凉山,在那里待几个月,帮我买些红玛瑙。”

李恒昌问:“什么是红玛瑙?”

张明澈解释道:“是一种红色的石头,颜色鲜亮,质地细腻,半透明,内部无杂质。”

李恒昌带着2万元法币离开了。

四川凉山产南红玛瑙,是一种珍贵的收藏品。

张明澈买这些玩意,是想了解它是否蕴藏灵气,跟翡翠和羊脂玉一样。

到目前为止,他收藏的主要是翡翠,还有少量的羊脂玉,尚未涉及别的奇石,比如说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鸡血石、田黄石等,这些东西他准备都收藏一些。

李恒昌走后,张明澈不时施展天耳八宫的听力,倾听住宅附近的动静。

他心里想着:“如果李恒昌暴露了,特务可能会摸到这儿来。”

然而过了好些天,周围静悄悄的,一直没有可疑人出现。

于是他将此事暂时放下。

自从美军参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球范围内的战火愈演愈烈。对于中国而言,美军的参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中国仍然是亚洲战场的主要力量,但随着米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倭军的牵制,中国方面的压力有所减轻。倭军不得不将部分兵力调往太平洋战场,这为中国军队争取了喘息的机会,也为后续的反攻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自七七事变爆发以来,国民革命军的兵力经历了显著的扩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革命军的现役士兵约为170万人。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军队的规模迅速膨胀。

为了应对倭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征募新兵,扩充军队。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国民革命军已经拥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还有大量的独立旅、独立团等编制,总兵力达到了500万人。这一庞大的军队规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也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抗战的八年中,国民革命军与倭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据统计,双方共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以及28931次小型战斗。这些战斗遍布全国各地,从北方的平原到南方的山区,从东部的沿海到西部的内陆,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血与火的考验。

国民革命军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伤亡人数超过400万,其中包括204位将军战死沙场。

然而,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也给予了倭军沉重的打击,共击毙倭军48万余人,击伤193万人。这些数字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