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7章日军飞机大轰炸

凄厉的警报声如同一柄利刃,狠狠划破淞沪战场那片刻的宁静。徐长卿刚从前线初战的硝烟中脱身,正和孙百里营长热烈商讨着阵地加固的后续事宜,这尖锐声响骤然袭来,瞬间令他神经紧绷。

他仰头望向天际,只见密密麻麻的黑点仿若汹涌潮水,正以极快速度朝着阵地扑来。徐长卿心里猛地一沉,不用细看便知,那是日军的轰炸机群,在九〇式战斗机的严密护航下,如同遮天蔽日的恶鹫,气势汹汹地压境。与此同时,黄浦江面上的景象更是令人胆寒。日本海军舰队好似从深海蛰伏许久、此刻正张牙舞爪的狰狞巨兽,一艘艘战舰威风凛凛地排列成阵,舰上巨大的炮口喷吐着血红的致命火舌,一枚枚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带着呼啸的风声扑向陆地。每一次爆炸,都仿佛要将大地生生撕裂,火光瞬间冲天而起,土石四下飞溅。原本就已是千疮百孔的阵地,刹那间被卷入更为猛烈的火海之中。

“快!找掩体!”徐长卿扯着嗓子嘶吼,声音在枪炮声中格外响亮,一边猫着腰朝着孙百里营长所在方向狂奔。途中,他瞧见士兵们虽然神色慌乱,但行动却训练有素,迅速躲进战壕、防空洞。士兵们的眼神中满是紧张与警惕,死死盯着天空,那股视死如归的劲头,让徐长卿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好不容易跑到孙百里身边,看着他那坚毅却又略带疲惫的面容,徐长卿沉声道:“孙营长,日军这是要发动全面火力打击了,来势极为凶猛!”孙百里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天空,没有说话,但徐长卿从他的眼神里,清晰地看到了绝不退缩的决然。

趁着这短暂的间隙,徐长卿深知得让将士们对日军实力有更清晰的认知,于是提高音量,对着周围聚拢过来的将士们开始讲解:“弟兄们,都听好了!日军的海军实力极为强劲。就拿眼前这支舰队来说,巡洋舰、驱逐舰等战舰一应俱全。这些战舰装备着大口径舰炮,射程远、威力大,咱们的岸上阵地在其炮火覆盖之下,面临极大威胁。他们的舰载机还能执行侦察、轰炸任务,与舰队紧密配合,极大地拓展了攻击范围。这意味着咱们后方的补给线、临时指挥部等都可能遭受攻击,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徐长卿抬头瞧了瞧天空中愈发逼近的机群,接着说道:“空军方面,那些轰炸机大多是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这种飞机航程远、载弹量大,能对咱们的纵深目标,比如预备队集结地、重要交通枢纽等,展开大规模轰炸。而护航的九〇式战斗机,机动性强,在制空权争夺上占据极大优势。他们的空军编制,通常以飞行战队为单位,一个战队下辖多个飞行中队,协同作战能力十分强大。一旦日军掌握了制空权,咱们在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将暴露无遗,部队调动、物资运输都会变得异常艰难,我们的作战部署将面临巨大挑战。”

“至于陆军,更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像之前咱们遭遇的八九式中型坦克,装甲厚,火力猛。他们的编制以师团为战略单位,一个师团兵力充足,兵种齐全,作战体系相当完善。一个师团里,步兵、炮兵、骑兵、工兵等多个兵种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战斗力不容小觑。我们面对的,是一支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劲敌。”徐长卿的讲解,让将士们的神色愈发凝重,但与此同时,一股更加炽热的不屈斗志在众人眼中熊熊燃起,那眼神里满是愤怒与决然,仿佛在说,哪怕敌人再强大,也要与之一战。

在战场后方,徐长卿看到魏若来和沈近真正忙碌地组织着救护队。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身影坚定而执着,就像黑暗中闪耀的两盏明灯。沈近真不顾危险,蹲在受伤士兵身旁,双手迅速地为他们包扎止血,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坚定:“大家动作快些,一定要救下每一位弟兄!他们都是为了国家在拼命,咱们绝不能让他们白白牺牲!每多救一个,咱们的队伍就多一份希望。”魏若来则在一旁大声指挥调度,不断鼓励着救护队员:“别怕,咱们一定能完成任务!多救一个,咱们的队伍就多一份力量!”他们的身影在战火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毅,为这场残酷战争增添了一抹温暖且充满希望的色彩,让身处战火中的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突然,一阵激烈的喊杀声传来。徐长卿定睛一看,原来是林樵松带着他的部下组成敢死队,朝着日军冲了过去。他们呐喊着,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的枪林弹雨,那勇往直前的气势,仿佛要将眼前的日军全部碾碎。林樵松挥舞着大刀,眼神中透着决绝,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必杀的气势,刀光闪烁间,日军纷纷倒下。

徐长卿心中一震,热血瞬间涌上心头,当即带领身边的士兵,朝着敢死队的方向冲去,准备支援他们。在混乱的战场上,徐长卿与林樵松的队伍逐渐会合。林樵松看到徐长卿,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徐兄,来得正好!小鬼子太嚣张了,今日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徐长卿点了点头,喊道:“一起上,杀鬼子!为了祖国,为了咱们的弟兄,拼了!”

日军的轰炸仍在持续,大地在颤抖,硝烟弥漫,遮天蔽日。但 19路军的将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绝不让日军前进一步!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放弃!他们要用行动向侵略者证明,中国军人的脊梁永远不会弯曲,中国的土地不容侵犯。

日本海军驱逐舰“吹雪号”上,舰长佐藤一郎身着笔挺军装,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冷峻地望着陆地。他手持望远镜,看着己方舰队的炮弹不断在 19路军阵地上炸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支那人的防线即将告破“

出云号巡洋舰海军中佐岛田健一的望远镜里,黄浦江西岸腾起的黑烟正扭曲着升入铅灰色天空。他舔了舔被江风吹裂的嘴唇,喉间泛起昨夜清酒的苦涩。“第三战队,全炮门装填。“他的命令通过铜质传声筒回荡在军舰深处,甲板下方传来88式203毫米主炮旋转的液压声,像一头巨兽在深渊中磨牙。

九六式舰攻的引擎轰鸣中,飞行员大野平次郎少尉正用钢笔在飞行日志上补完最后一笔。他忽然停下动作,机库顶棚漏下的晨光里,钢笔尖悬在“昭和七年一月廿八日“的日期上方——墨水滴在“上海“二字上,晕开成丑陋的泪痕。

“大野君!“整备长铃木重吉拍打着机翼,“今天挂载的不是训练弹!“他黢黑的手指划过250公斤陆用炸弹的钢灰色弹体,弹尾用白漆涂着的“慰灵“二字还沾着露水。

高度1500米·闸北上空。大野的左手紧握操纵杆,右手却不受控制地摸向飞行服内袋——里面缝着妹妹从长崎寄来的护身符。机舱外,十九路军的高射炮火像发狂的萤火虫群般扑来,他条件反射地想起鹿儿岛老家的夏日祭,那些被孩子们用网兜追逐的萤火虫也是这般绝望地闪烁。

“目标确认。“耳机里传来观测员小泉信彦冷静的声音,“三号弹药库,方位275。“大野的拇指悬在投弹钮上,瞄准镜里突然闯进几个奔跑的中国士兵,他们扛着的弹药箱上清晰可见“怡和洋行·曼彻斯特“的英文钢印。

“投弹!“

机身猛然上浮的瞬间,大野看见一朵红莲在瞄准镜里绽放。冲击波震得九六式像暴风雨中的纸鸢,那些英文钢印的碎片与樱花花瓣一起在上升气流中旋转——他这才发现,机舱通风口不知何时夹进了一片早樱的花瓣。

岛田健一浸泡在热水中,左肩胛的旧伤疤隐隐作痛——那是1927年在青岛被德国顾问训练的炮兵所伤。蒸汽模糊了镜面,却遮不住舱壁上悬挂的《上海租界区划图》,法租界部分被红铅笔粗暴地打了个叉。

“中佐阁下!“通讯兵在门外高喊,“英国领事抗议我们的炮弹落点接近跑马厅!“

岛田把毛巾甩在《泰晤士报》上——那篇《论满洲事变的国际法争议》的社论正巧盖住他放在浴凳上的家书。信纸上,女儿稚嫩的笔迹写着:“爸爸什么时候带我去看南京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