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弦

夜晚的公交前后间隔有些长,在站台处来回踱步,等了十几分钟后郁宁上了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车窗半开,夜风吹进来,透着一丝凉意。

将手搭在一侧的扶手上,郁宁伸出右手戳了戳手链下方,那串莹白的花瓣连织,就如同一串平常的小饰品。

“你怎么还在睡啊,也不来找我。”叹了一声,泄愤般的揉了揉垂下来的链子,下一秒又深感愧疚地轻碰。

车辆汇入主干道,盯着车窗往外,思绪渐渐飘远,似乎又回到了十六岁那年的夏天。

记忆中,山林中树木压迫的战栗,寻不到出处的惊慌失措渐渐忘却,最终竟是只记得那双清润的眼眸,以及望向你时,满满的关切,只觉你在他眼中耀如辰星。

虽然不清楚为何突然便断联了,可只要手链还在,便能证明这不是一场梦。

至少,不是她一个人的梦。

只是时间太过久远了,她有些害怕......

卫述,

这一次,我能见到你吗?

……

西南一带,靠近乌蒙山一角,一个充满了古老文明的镇子就坐落在此地——

云华镇。

相传在几千年前,有妖兽在此地作乱,四处可见猛兽蹄印,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后来的某一日,一位云游至此的神不忍此地百姓遭受如此疾苦,出手收服妖兽,降下急雨,后来动乱平息,此处也留下了一个几百米的巨坑。

千百年来,巨坑成为人们躲避战乱的遮掩之地,后来又在里面种植粮食裹腹……

而今,随着镇子上的年轻人渐渐外出,巨坑也就沉寂下来。而这些古老的传说史料因无人整理,早已日渐堙没。人们如今还能记住的,除了这个巨坑,便是与它相对的山脊,只可惜随着年老的人一个个离去,这些残存的记忆只怕也再无人知晓,只记得那里最高的山称做吴王山……

只是一个月前,镇上发生了一件怪事,

云华镇地势较高,气温相对而言也高了不少,往年的树木开花都在一个时间段内,今年过了时节花苞都还未开,有相关部门的同志来查看土质气候,只说是雨水不足导致。可在他们走后的一天夜里,有人起夜时,手电的光将院内照亮,看到了树上的花苞全都成了朵朵鲜艳的花,满园花苞一夜绽放。

不少村民都看见了这样绚烂夺目的一幕,虽是不说,可对于老一辈人口中的故事又信了三分。

吴王山。

绚烂的阳光照在山间最为高耸的那座山上,树木茂密,林间开阔之地,一处院落悄然在此落地。

院墙上,通体白毛的鸟停在此处,歪着头看向不远处,静静靠着树干的人,并没有一丝醒来的迹象。

鸟儿伸展翅膀,羽毛触碰鸟喙,眼珠儿咕噜地转。就那般在院墙上不动,似是等着男子苏醒。只是日复一日见树下并无什么动静,歇脚片刻,又展翅飞下去,落在一旁的石桌上打盹。

而它也错过了身后的一幕,原本安静靠着树干的男子眼睫微动,梨树上的花苞瞬间绽放开来,片片花瓣随风扬起,飘至半空又原路落下,几片花瓣落在那名年轻男子的肩侧、衣摆处,满院梨花香......

*

“陆先生,我在前面那个路口下,今天要多谢你了。”

从林城到云华镇,有一段是上的高速,比起以前方便不少,可距离还是远。

吃完早餐从林城出发,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村里,已近中午。

郁宁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

虽然这位陆先生看着冷了一些,可经过今早才发现,好像是有些热心肠的。她为自己昨晚的猜测反省几秒,果然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陆言依照她的安排将车靠边停下,熄火,下车打开了后备箱,将里面的东西拎出来。

郁宁犹豫两秒,“要不,上去喝杯水?”,自己不喊,一会儿包被她奶奶念叨。

陆言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远处,两个老人正相携着往他们的方向走来,在车上时,他听见她与家中人通话,想来老人知晓孙女回来,出门来接。

伸手看了一眼腕表,“不了,……家中外婆也在等。”拉开车门之际,陆言看了她一眼,“下次再见”,随即上车发动车子。

郁宁:“......再见”,好吧,谁让云华镇到处都是山。她估计又该反省了。

“宁宁,送你来的那是谁啊?怎么也不请人上来坐坐。”车子已经驶出,郁奶奶帮着接过郁宁手中的东西,一边接过一边碎碎念,无非便是她在外面难拿,还买这么多东西。

郁宁将包拎在手中,“一个朋友的朋友,正好顺路。”她这话跟绕口令似的,老人家笑出声。

“奶奶,不是说让你们在家等我嘛......”

“我都跟你爷爷说了,他不听,偏要我出来......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眼神不好,还要看着他......”郁奶奶将话题引到一旁的郁爷爷身上,后者也不知听没听见,只乐呵着,三人往家走去……

陆言将车停在院墙下,看着已经停好的另外一辆车,想来是舅舅他们已经先到了。从后备箱内拿出给外婆买的礼品。外婆膝下有一子一女,女儿便是他的母亲,嫁入了海城陆家,至于儿子,则是住在林城。老人家不愿意去城里,平日都是一个人住在镇上。

听见院外传来声响,戴着老花镜的外婆牵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从屋里走了出来。身后,舅舅舅妈也跟着走了出来。

“小言到了”

“陆言哥哥”

“外婆”

“舅舅、舅妈”

小丫头欢脱,松开奶奶的手便朝着对面的陆言飞奔而去,后者放下东西,将她提了起来。

“最近吃什么好的了?”因着家中人口简单,这小丫头倒是格外黏人。

“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

王琪抱住他的手,怎么说都不愿意下来,还是舅妈上前这才制服了小姑娘,“你陆言哥哥开了那么久的车,不该让他休息休息?”

“那陆言哥哥明天可不可以带我出去玩。”小姑娘不情不愿的从他身上下来,语气带着些许委屈巴巴,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小姑娘一贯爱用的招式,还是抵挡不住。

“好,明天我们一起去。”

舅妈与外婆进了屋准备午饭,陆言带着小丫头跟在舅舅身后,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王眀康看着对面的外甥,“这次回来准备待几天?”他与妻子自己开了家店,时间倒是相对自由,外甥就不一定了。

“后天下午回林城,之后再飞回海城。”

“陆言哥哥可真忙啊~”

“你这样,还怎么找女朋友。”

小丫头双手撑着下巴,颇有一番小大人的模样,语气里带着惋惜,摇头晃脑的说道,惹得两人忍俊不禁。

伸手倒了两杯茶,陆言递了一杯过去,盯着茶水上方的浮沫,脑海里想到了昨晚在幸福花园外面,在站台旁来回踱步的人,她好像格外喜欢用这些动作来转移注意力。

喝了一口茶,王眀康似是觉得难以开口,“你妈她最近身体还好吧?”提及姐姐,王眀康甚至不敢抬头看陆言的眼睛,他姐就是个脑子拎不清的,陆言这孩子多优秀,可在她眼中,还不如陆家原先那孩子。

“嗯,最近挺好的。”

茶喝了一杯又一杯,陆言想到那个关于云华镇大山的传言,“……舅舅,关于云华镇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

因第二日是清明,一早,郁宁便收拾完东西准备上山,从近到远,从早到晚,在外面转悠半天,傍晚这才回到家。

路过天坑时,她在崖边站了一会儿,盯着下方,不由想起了那座最高的山间,以及静静坐落着的小院,心下闪过一丝闷痛,却又很快消散。

原本以为这次会有着不一样的结果,谁知都是一样的。

回到家,傍晚,郁宁帮着奶奶打下手,蒜薹炒火腿肉、酸菜豆米、一碗凉拌折耳根,将最后一道腊肉香肠从锅里端出来,简单的晚饭便完成了。

端着碗坐在院子里,抬眸望去,远处山间映入眼中。听奶奶他们说,最近从林城来了一堆人,准备来考察附近的天坑与那座山脉,那些人背着大包,鼻梁上架着眼镜,一口普通话说得标准。

考古天坑这事郁宁不知,只是近两年对于云华镇的文化史料与风俗,林城确实有不少文化爱好者专程过来探寻......还有不少媒体帮着宣传报道。

“宁宁,想什么呢?”吃完饭,见郁宁依旧坐在凳子上不挪动,郁奶奶也搬着凳子来她身侧,“奶奶,对面那座山......你再给我讲讲它的故事吧。”本想问问后来就真的没人去爬过那山吗?可话音未落又咽回,郁宁轻靠在她的膝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并不需要什么逻辑,只是享受这份亲人在身边的平静。

几千年前,一位国君来到此地,站在最高的那处山上,叫着随从一座座的数着山,只要满一百座他便准备在此地修建王宫,可惜如何数都只有九十九。

“他其实已经站在最高那座山上了,自然也就忘记了脚下的山,后来国君离开大山,可关于吴王山的故事却这样流传了下来。”郁奶奶已经不知说过多少遍这个故事,只是见孙女喜欢,她也不厌烦,每次都给她说一遍。

睡觉前,郁奶奶靠着墙壁,郁爷爷见她还不去睡,有些奇怪,“怎么还不去睡?”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晚上你们两奶孙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宁宁有心事”

从小带到大的人,情绪波动最是藏不住,“那座山的故事,这七年来,每一年她都要听几遍。”可郁奶奶思来想去,这故事似乎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她有些担心,故事没什么新意,怕就怕在,她还没忘记过去的事……

郁爷爷小声迎合,“你说她是不是在外面没什么钱了?”,如今那城里什么都要用钱买,只恨不得喝的每一口水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再加上,孙女提过一嘴,要去读研究生,“这次回去,把我们存的给她拿一些回去……”

“嗯,等她走的时候给她拿上。”

在云华镇又留了两天,从奶奶那里又听了不少故事,终归还是要启程回林城。带上家中的腊肠与切成坨状的火腿肉,郁宁告别爷爷奶奶回了林城。

傍晚,回到住处,还没歇下来便听见手机响,屏幕上备注为“陈野”,

“郁宁,你从老家回来了吗?”

电话放在桌上,郁宁将东西一一顺进冰箱,“刚到,在放东西。”

“你看能不能过来一趟清吧,夏卉喝多了,可打秦昭的电话也没人接,我一会儿有些事要处理,一个人弄不回去……”

陈野努力抓着要挣脱他的手,去捞吧台上的酒杯的女人,额角一阵抽,这怎么有这么大的牛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