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态篇》:人,为什么要努力?
- 向阳生长,不负此生
- 田青青 薛笨笨 陈小木 倾城
- 2632字
- 2025-05-07 10:47:13
(本篇作者:田青青)
无论过去的牌多好或多坏,那都是过去的事情;眼下握着什么牌,我们尽力打好它便是。如果一直停留在一个坎儿上过不去,那么生活只会永远重复这一页。你不让过去过去,未来又怎么会到来呢?
选择不是一千种从天而降的机遇,而是你自己创造的一千种实现梦想的办法。
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从不失误,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
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定对或者一定错的。所谓正确的决定,不过是选择自己能承受的,承受自己所选择的。
——
我遭遇过两次解雇。
第一次,是在一家西餐厅工作。那天我刚结束夜班,就收到了离职通知。部长说我“笨手笨脚的”,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这是我从湖北跑到广东谋得的第一份工作,只持续了十天。我收获了十天的温饱和九个晚上的床位,除此之外,没有一分钱工资。凌晨两点,我踩着满脚的血疱走在大街上,草草地哭了一场。街上路灯昏暗,稀稀拉拉的人影和车辆都让我毛骨悚然,我连哭都不敢放肆。后来我找到一间网吧,交了五块钱包夜,才得以不继续流落街头。
第二次,是在一家鞋厂工作。我清楚地记得,接到裁员电话的时候,我还在出差回厂的路上,刚确认好一款新样品的喜悦还没来得及跟人分享。
那是2008年,工作特别不好找。劳务市场挤满了求职的人,用人单位却没几家。我辗转了三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这期间,我还遇上了有生以来最为屈辱的一次求职经历:在人才市场通过了初试,却在复试的时候被公司前台挡住了。小姑娘看完我的简历,不由分说地将我撵了出去,她说:“我们经理从来不面试高中毕业生。”
更糟糕的是,没过多久,我爸妈打工的工厂也倒闭了,一家四口一下子就失业了三个。
对未来的恐慌让我们孤注一掷。我们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开了一家小服装店。为了节省开支,我们租着最便宜的房子,房间小得只有两张床垫那么大。爸妈睡床,我和妹妹睡地板,用餐桌的时候,就把地铺收起来。
这两段失业经历在我的生命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们时刻鞭策着我努力变强:如果不强大,就会被淘汰,也没有能力保护家人。
我们的服装店开在一个不显眼的商业城里,铺面便宜,当然,人流量也少。
铺面的邻居也大多是像我们一样走投无路的创业者。我们的对面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人在餐厅打工,女人守服装店,带着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他们一天只吃两顿饭,都是男人从餐厅后厨带回来的;孩子的纸尿裤每天一片,从早穿到晚,拉屎了也继续穿。我们的隔壁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起早贪黑送快递,妻子带着孩子守店,肚子里怀着二胎。快递员的工作时间很长,除了接送孩子,很少见丈夫来店里。大多数时候,是妻子挺着大肚子,干着拣货、上货的体力活。
我曾以为我是世界上最惨的人,看了他们,我才知道,每一个人都活得极不容易。
我们的服装店只勉强撑了一年就倒闭了,但这一次创业失败并没有给我多大打击。我的成长生涯里,比创业失败更艰难的时刻还有很多,穷到寸步难行的时候,我跟路人乞讨过回家的路费;刚到广东工作没着落的时候,不敢买盒饭,一个馒头都恨不得分成两顿吃;当年被西餐厅扫地出门后无处容身,只能在老乡的出租屋里找张破席子铺在水泥地上当床……
在与这些小创业者为伍的日子里,我更是见识到了每个人在面对苦难时拥有的力量。生意惨淡的时候,我跟着他们一起,扛上架子和衣服,去繁华的商业街摆地摊,面向熙攘的人群大声吆喝。
真正过得苦的人,没时间哀叹命运。当前方的路被堵死的时候,他们马不停蹄地寻找着新的出路。而苦难见多了,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甚至还可能滋生出一种信念:生活再不易,只要自己不放弃,总会有路可走。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反省:为什么同是端盘子,别人一周能学会,我却花了十天还不够上岗资格?为什么同是公司裁员,别人总能迅速找到工作,我却屡次被人拒之门外?为什么同是开服装店,别人越做越大,我却惨淡收场?
困难是一所好学校,它让我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浮出水面。不得不承认,面对某些事情,我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找工作的困难,除了让我正视自己低学历的短板外,还让我明白了自己在过往的打工生涯里学到的东西毫无竞争力;开店失败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眼界、见识是多么肤浅,以至于做任何决定都像是蒙着眼睛在赌博。
解决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花了六年的业余时间去攻克自考;也曾脱产半年去外语学院进修,那半年里,我没有玩过手机,甚至没登录过微信、QQ,每天除了在教室就是在图书馆,就连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用英语。
自知不适合创业,我便重新回归职场,踏踏实实地积攒实力;为了突破技能短板,除了必要的文书工作在办公室处理以外,其他时间我都在样品室和流水线上度过。渐渐地,我成了业务部里技术和能力最强的那个,也成了开发部里英文最强的那个,我从小透明变成了最好的员工。
曾羡慕别人升职加薪的我,后来也慢慢地尝到了甜头。
起点低一些怕什么,加倍努力就好了。
早在学生时代,我就梦想成为一名作家。35岁那年,我重新拾起了文学梦,此时我已参加工作17年。
这17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更清楚如何把一个目标变成现实。自从开始写作,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周末多睡20分钟都觉得自己是个罪人。我常常因为集中精力构思文章而忘记洗脸、忘记喝水、忘记吃饭……
写作很辛苦,也很快乐。有读者说,在人生最难过的日子里,是我的文章陪他熬过来的。也有读者说,我的书给了他成长的力量,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大舅说,有一次公司领导组织他们学习文章,他一看署名就非常骄傲,很想大声告诉所有人“我就是作者的舅舅”。
这些,都是我前行的动力。
曾有不少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有毅力,为什么提起笔就一直没有停过?
因为努力带来的愉悦感,远远盖过了努力的辛苦。这些年,我见识了太多普通人的正能量,我想把这些能量传递出去。
我的写作生涯里,指尖敲打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是努力。
人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前方有你从未体验过的事情;因为你会遇见一个优秀得出乎意料的自己;因为梦想值得。
努力了,人生就一定顺利吗?
当然不。
但努力了,你就会有更多驾驭风险的能力;在低谷的时候,你看得到爬出去的路;在高峰的时候,你还会有一颗虔诚的心。
我睡过网吧,饿过肚子,讨过钱,挨过骂,但也曾一次又一次见证峰回路转。我相信,但凡一个人尝过努力的甜头,就会想在有生之年大干一场。
37岁那年,我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摸到封面的那一刻,我又想起了当年被西餐厅解雇的自己。
我还记得,那天路灯昏黄,那个19岁的姑娘,踩着满脚血疱、抽抽搭搭地走在大街上。路边有一位穿着橘色制服的阿姨正在清扫落叶,姑娘心想:要是我也能有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那时的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实现出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