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BJ,柳絮纷飞如雪。
陈默站在公司大楼的落地窗前,望着外面飘舞的白色絮团。它们轻盈地掠过钢筋水泥的丛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他伸手触碰冰凉的玻璃,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那些柔软生命的温度。
“陈设计师,三点的会议别忘了。“同事的提醒将他拉回现实。
“好的,谢谢。“陈默收回目光,整理好桌上的设计图纸。他来BJ三年了,从西北小城考到BJ读大学,毕业后留在这家设计公司工作。每天穿梭在写字楼与出租屋之间,像一只困在城市迷宫中的蚂蚁。
下班时分,陈默决定步行回家。春风裹挟着柳絮扑面而来,他眯起眼睛,突然一阵风将一团柳絮直接吹进了他的右眼。刺痛感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靠在路边的长椅上揉眼睛。
“需要帮忙吗?“
一个清亮的女声在耳边响起。陈默勉强睁开流泪的眼睛,看见一个穿着浅绿色工装服的女孩站在面前,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
“柳絮进眼睛了?用清水冲洗会好一些。“她拧开瓶盖,递过一张纸巾。
陈默道谢接过,小心地冲洗眼睛。清凉的水流带走了异物,也缓解了刺痛。当他能完全睁开眼睛时,才看清眼前的女孩——齐肩的短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鼻尖上有几颗淡淡的雀斑,眼睛明亮得像雨后的树叶。
“好点了吗?“她问道,声音里带着关切。
“好多了,谢谢。“陈默有些局促地回答,“你是...?“
“林晓,城市绿化管理处的。“她指了指胸前的工牌,“这个季节我们每天都要巡查柳絮情况。“
陈默注意到她工装服上沾着几缕白色飞絮,袖口还有泥土的痕迹。“你们很辛苦吧,这么多柳絮。“
林晓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纹路:“其实柳絮很美啊,它们是柳树的孩子,在寻找新的家园。“
这个说法让陈默微微一怔。在他眼里,柳絮不过是春天的麻烦,会迷眼睛、堵空调,需要环卫工人不停清扫。但此刻,看着林晓仰头注视飞舞柳絮的侧脸,他突然觉得那些白色的小精灵确实有几分诗意。
“你不喜欢柳絮?“林晓转过头问他。
陈默老实回答:“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从西北来BJ后,只觉得它们是无处不在的困扰。“
“西北?那里有柳树吗?“
“很少。我们那里更多的是胡杨。“提到家乡,陈默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金色的胡杨林,在蓝天下特别壮观。“
林晓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大学时去过额济纳!十月的胡杨林美得让人窒息。“她兴奋地比划着,“特别是日落时分,整片林子像着火一样。“
他们站在人行道上聊了起来,不知不觉间,夕阳已经西斜。林晓看了看手表:“啊,我得去下一个巡查点了。“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陈默,“如果眼睛还不舒服,可以联系我。我们单位有医务室。“
陈默接过名片,上面印着“BJ市园林绿化局林晓工程师“的字样。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自己的名片:“我是建筑设计公司的,陈默。“
林晓接过名片,惊讶地挑眉:“'都市空间'?我们下周有个城市绿化项目正好要和你们公司合作呢!“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奇妙。一周后,在公司会议室里,陈默再次见到了林晓。她穿着正式的浅灰色套装,正在投影前讲解绿化设计方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身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当她指向幻灯片上的效果图时,陈默注意到她的手腕上戴着一串木质的柳叶形状手链。
“......所以我们建议在这个商业区增加抗絮柳品种,既能保留春天的景观效果,又能减少飞絮对市民的影响。“林晓的声音清晰而专业,与那天在街边相遇时的随意判若两人。
会议结束后,林晓主动走到陈默的工位前:“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你是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师?“
“是的,商业街区的部分。“陈默站起身,“你的方案很专业。“
林晓笑了笑:“其实我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明天我要去郊外的苗圃考察新培育的柳树品种,如果你有时间,可以一起来看看,对设计或许有帮助。“
陈默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第二天清晨,他按约定在地铁站等到了开着小货车的林晓。车子驶出城区,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大厦变成了开阔的田野。林晓熟练地驾驶着,一边向陈默介绍沿途的植物。
“看那边,那是刚发芽的银杏,叶子像小扇子一样可爱。“她指着一排嫩绿的树苗,“还有那片,是去年新栽的紫叶李,开花时整条路都是粉色的。“
陈默发现,当林晓谈论植物时,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光彩。她的语言变得生动,手势也多了起来,仿佛那些沉默的绿色生命是她最亲密的朋友。
苗圃位于一片缓坡上,各种树苗整齐地排列着。林晓带着陈默穿过一排排幼树,最终停在一片特殊的柳树前。
“这就是我们新培育的'少絮柳'。“她轻轻抚摸着一株柳树的枝条,“保留了柳树的婀娜姿态,但飞絮量减少了70%。“
陈默仔细观察这些柳树,它们的叶子比其他柳树略厚,颜色也更加鲜亮。“怎么做到的?“
“科学育种加耐心等待。“林晓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柳树其实很聪明,它们会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飞絮多是因为需要传播种子,当我们为它们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时,它们就不必那么'努力'繁殖了。“
她折下一小段嫩枝递给陈默:“闻闻看。“
陈默将柳枝凑近鼻尖,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气钻入鼻腔,带着春雨后的湿润感。他突然想起家乡的胡杨,在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样子。
“柳树和胡杨很像,“他脱口而出,“都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林晓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很想家吧?“
这个简单的问题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陈默心中某个锁着的抽屉。他低下头,用指尖摩挲着柳枝光滑的表皮:“来BJ后,我很少回去。工作太忙,而且......“他停顿了一下,“总觉得还没混出个样子,不好意思面对父母。“
一阵风吹过,柳枝轻轻摇曳,在他们之间投下斑驳的影子。林晓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旁,仿佛在等待柳树替他传达那些无法言说的心情。
回程的路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林晓从车后座拿出一把折叠伞,两人不得不靠得很近才能躲雨。雨点打在伞面上的声音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创造出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小小空间。
“其实我也是外地人,“林晓突然说,“来自南方的一个小县城。刚来BJ时,觉得这座城市又大又冷,直到有一天我在公园里看见一棵老柳树。“
她的声音在雨声中显得格外柔和:“那棵树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了,树干粗得两人都抱不过来。但最神奇的是它的生命力——被雷劈过的伤口处长出了新枝,根须穿过水泥地缝找到了水源。那时我就决定,要学习如何帮助植物在城市中生存下去。“
陈默侧头看她,发现雨水打湿了她的刘海,细小的水珠挂在睫毛上。他突然有种冲动,想伸手拂去那些水珠,但最终只是将伞往她那边倾斜了一些。
“我们很像,“他轻声说,“都在寻找自己在这座城市的位置。“
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映出彩虹般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