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联网技术与应用
- 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组编
- 5628字
- 2025-05-07 12:58:55
01 能力模块一 对车联网技术的认知
任务一 了解车联网基础概念
学习目标
• 能正确阐述车联网的定义。
• 能解释车联网的范畴。
• 能理解车联网的相关概念。
• 会运用相关工具进行文献检索以及资料的整理。
• 具有利用信息手段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学习的能力。
• 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表达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 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知识索引

情境导入
目前,车联网是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岗位新入职的实习生,在培训期间,你的主管需要你对车联网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有助于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车联网认知信息表整理并向主管汇报。
获取信息
引导问题1
查阅相关资料,请问车联网的概念起源于什么领域?车联网技术发展想要实现什么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联网的定义
车联网至今没有统一或公认的定义,根据行业背景不同,对车联网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下面给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定义。
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定义:车联网(汽车移动互联网)是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对每辆汽车进行交通全程控制,对每条道路进行交通全时空控制,实现道路交通“零堵塞”“零伤亡”和“极限通行能力”的专门控制网络。车联网示意如图1-1-1所示。

图1-1-1 车联网示意
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V2X(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车与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其中,车内网是指通过应用成熟的总线技术建立的一个标准化的整车网络,车际网是指基于专用短距离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技术和面向车联网的长期演进(LTE-V2X)技术构建的实现车—车和车—路之间中短程距离通信的动态网络,车载移动互联网是指车载终端通过4G/5G等通信技术与Internet和云端进行的远程无线连接网络。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GPS、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车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排信号灯周期。
车内网、车际网与车载移动互联网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车内网、车际网与车载移动互联网的关系
由上面的定义可知,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定义强调车联网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既要对车进行控制,又要对道路进行控制,目标是实现“零伤亡”“零堵塞”和具备“极限通行能力”的道路交通环境。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强调了车联网的网络特征及交通功能。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侧重于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对车联网进行阐释。
事实上,车联网的概念源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即车辆物联网,是以行驶中的车辆为信息感知对象,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人、路、服务平台等对象之间的网络连接,提升车辆整体的智能驾驶水平,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高效的驾驶感受与交通服务,同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提升社会交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图1-1-3)。车联网也是一种应用于道路上的新型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它使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高速通信成为可能,能够大大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是未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撑。

图1-1-3 物联网之车联网
引导问题2
查阅相关资料,简单表述一下车联网的范畴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联网的范畴
车联网一般又被称为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或C2X(Car to Everything),其中X通常是指车辆(Vehicle)、道路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行人(Pedestrians)、后台车联网数据中心或者云端(Cloud),因此V2X具体涉及V2V、V2I、V2P和V2C四类。在这里,车联网不仅是指将车连接起来的通信网络,而且还包括基于车与其他实体之间交互(即V2X通信)的各种应用。
在美国,具备V2X技术的车辆被称为Connected Vehicles(简称为CV),是指车与车之间能进行互联,对应的还有Connected Corridors(又称为路联网)。换言之,车联网除了与车辆之间网络互联,还包括与道路之间的网络互联,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互联通常又被称为车路协同(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VII)。VII表明道路和车辆之间需要协同工作,车路协同是车联网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广义的车联网既包括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后台中心(云平台)的连接,还包括路与路、路与人、路与后台中心(云平台)之间的连接,它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平台有机地互联起来(图1-1-4)。狭义的车联网是指车车、车路之间的互联,它采用一种专用的中短程通信技术,在车辆之间以及车辆和路侧单元之间建立一种自组织的网络,实现节点之间的直接通信。

图1-1-4 广义车联网
在欧盟,V2X又被称为协作式智能交通系统(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CITS),是指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各个交通要素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属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特例,代表了智能交通系统借助各种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向未来交通演进的一种技术路线。有些人认为C-ITS主要为交通服务,因此主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以提高交通效率。实际上,欧盟在提出C-ITS系统框架时,主要强调的是车、路、人和后台中心之间的协作,与美国的Connected Vehicles框架和标准相对应,因此它首要的目的还是针对交通安全,然后才是解决交通效率和环境污染问题。
引导问题3
查阅相关资料,请简述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系统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联网相关概念分析
(一)与ETC及其标准的关系
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为车联网的应用之一。其技术和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汽车风窗玻璃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在车辆通过收费站时,无须停车,只需放慢速度即可通过(图1-1-5)。通过车载设备实现车辆识别、信息写入,通行费将从预先绑定的IC卡或银行账户上自动扣除。

图1-1-5 ETC系统
ETC系统通过安装于车辆上的车载装置和安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天线进行无线通信。它主要由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中心管理系统和其他辅助设施等组成。其中,车辆自动识别系统由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环路感应器等组成。OBU中存有车辆的识别信息,一般安装于车辆前面的风窗玻璃上,RSU安装于收费站旁边,环路感应器安装于车道地面下。车载设备和路边设备通过DSRC协议完成路边设备对车载设备信息的一次读写,即完成收(付)费交易所必需的信息交换。
这里用于ETC的DSRC协议与V2X系统中所采用的主流DSRC协议有着完全一样的名称,极易让人混淆。根据美国DSRC标准的描述,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在美国被用于和车载环境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WAVE)协议相关的无线电频谱或技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已经明确提出WAVE协议要使用5.9GHz的频带。在美国以外,DSRC可能指的是一个使用5.8GHz频带的不同的无线电技术,例如电子收费(Electronic Fee Collection,EFC)。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用于ETC的DSRC采用的是不一样的通信技术,不同之处包括:它采用半双工通信、工作在5.8GHz频段,主要规定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工作距离只有10~30m,传输速率不到0.5Mbit/s,采用被动工作方式,数据链路层主要采用HDLC协议。而用于V2X的DSRC协议具有更加复杂和完备的协议栈,包括IEEE 802.11p和IEEE 1609.X以及SAE J2735,工作在5.9GHz,覆盖范围能达到数百米,传输速率能达到几兆比特每秒,而且采用主动的工作方式。此外,它们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首先,日本用于V2X的DSRC协议就是在用于ETC的DSRC协议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也保留了5.8GHz的工作频段;其次,ETC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独立运行,也可以通过实现了包括IEEE 1609.11标准的DSRC系统来提供支付服务,这在美国的高层协议IEEE 1609.11里具有明确的描述。
(二)与Telematics的关系
Telematics即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是Telecommunications(远距离通信)与Informatics(信息科学)的合成词。Telematics的目的是以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平台,通过定位系统和无线通信网,向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交通信息、紧急情况应对策略、远距离车辆诊断和互联网增值(金融交易、新闻、电子邮件等)服务的业务,可以说Telematics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远程无线通信的接入,特别是同Internet的互联。车联网除了包含Telematics之外,还包括一个车辆自组织网络,它可以在没有Internet接入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独立而又相对完善的网络环境,为车车、车路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图1-1-6)。

图1-1-6 Telematics
Telematics目前发展比较成熟,通过与后台服务中心的无线网络连接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包括紧急救援在内的对通信时延要求不太高的服务,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包括OnSrar(安吉星),C-Book InkaNet等。早期不少人误认为Telematics就是车联网,这与美国所要发展的Connected Vehicles和欧盟的Cooperative ITS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后面两者强调的是车车、车路之间的中、短程通信,而不是车与后台中心之间的通信,而且要求极低的通信时延和极高的传输可靠性,比如在200ms以内实现基本安全消息(Basic Safety Message,BSM)的交互,这是Telematics采用3G/4G技术提供远程接入所达不到的。
(三)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图1-1-7)。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里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操作者和参与者;“车”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路”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路航线。“智能”是ITS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最根本特征,是指运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种智能技术。从各国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确实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有效减缓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率,进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图1-1-7 智能交通系统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是智慧交通的发展新动向。踏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兴起,在交通领域便产生了智慧交通、车联网的概念。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物联网的概念,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物联网与智能交通交汇融合,产生了智能交通行业的新概念——车联网。车联网就是汽车移动互联网,它强调的是以车为载体构建的一种信息网络平台,使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后台中心之间实时联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而对人、车、路、网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人、车、路在时空环境下的高度协同。
(四)与车路协同系统的关系
车联网虽然关注的也是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但是车联网并不等价于ITS。ITS下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即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CVIS是指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获取车辆和道路信息,通过车车、车路通信进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汽车与道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图1-1-8)。值得注意的是,车联网与车路协同系统不尽相同且互有交集,可以说广义的车联网是一个比车路协同更宽广的概念,广义的车联网包括车联网基础网络及其应用,而车路协同只是车联网中的应用方式之一。车路协同关注的是车路信息的交互与交通流的疏导,而车联网还关注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希望解决行车安全、高效驾驶、减少碳排放、提供信息娱乐等方面的问题。

图1-1-8 车路协同
(五)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系
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与网络通信技术深度融合,这就产生了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s,ICV)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完成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图1-1-9)。
未来用户在选择汽车产品时,不会单纯去关注动力、机械性能或者悬架等技术,反而会更加关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以及软件服务能力,因此智能网联汽车更多强调的是智能,用户可以通过车做更多事情。车联网是物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车联网不仅仅是指汽车联网,而是指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对智能交通的实现、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图1-1-9 智能网联汽车
竞赛指南
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标准提出汽车赛事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向关键技术为:①环境感知技术:了解雷达探测技术、机器视觉技术、车辆姿态感知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装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规范。②智能决策技术:了解任务决策、路径规划等决策算法基本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相关装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规范及技能。③信息交互技术:了解车辆定位技术、车载通信技术、车载网络技术、车路协同技术等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装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规范。④先进辅助驾驶系统技术:了解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方案、先进辅助驾驶功能的测试法规等,掌握相关装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维护规范。其中的第三点和第四点同我们所学的车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与车联网道路测试息息相关。
任务分组
学生任务分配表

工作计划
按照前面所了解的知识内容和小组内部讨论的结果,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工作负责人,如任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中主要操作及协助支持工作、实施过程中相关要点及数据的记录工作等。
工作方案表

进行决策
1.各组派代表阐述资料查询结果。
2.各组就各自的查询结果进行交流,并分享技巧。
3.教师结合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选出最佳方案。
任务实施

(续)

评价反馈
1.各组代表展示汇报PPT,介绍任务的完成过程。
2.以小组为单位,请对各组的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将结果填入综合评价表中的小组评价部分。
3.教师对学生工作过程与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填入综合评价表中的教师评价部分。
综合评价表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