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宫演义》和《清宫十三朝》这两部书里,都把孝献皇后董鄂妃描写成了秦淮名妓董小宛。就因为这,如今好多人都错以为董小宛就是顺治帝的董鄂妃!
野史里更是绘声绘色地描绘说:董小宛,本是秦淮的名妓,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华横溢!顺治皇帝听说了她的美貌,直接就把她掳进宫里,封作董鄂妃!可这时候的董小宛,已经是冒襄的媳妇!她宁死不屈,拼死反抗!孝庄皇太后担心儿子的安危,又想着祖训里不许汉人女子进宫,就生生把董小宛给缢死了。顺治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伤心欲绝,直接就剃度出家当和尚了!所以,顺治的孝陵里都没有棺椁。
但这是野史胡诌的,实际上,董小宛和董鄂妃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董小宛,本名叫董白,人送外号“青莲”,也叫“小宛”。她和陈圆圆、柳如是、李香君、顾眉、朱无瑕、赵令燕、马湘兰这些奇女子,并称为金陵八绝,是明朝末年人人称赞的名妓!
董小宛出身在苏州一个富贵之家。早年她爹开了家“董家绣庄”。董小宛刚生下来的时候,眉清目秀,伶俐乖巧,父母把她当成心肝宝贝,悉心教她诗词书画、刺绣女红,一心盼着她能成为才学兼备的好姑娘。董白十三岁那年,她父亲在暑天里得了痢疾,吃了好多药都没用,没过多长时间就撒手人寰了。她母亲白氏不愿再住在城里的老宅子里触景生情,就花钱在半塘河滨盖了一座幽静的宅院,带着女儿一块儿隐居在那,把绣庄的事都交给下人打理了。两年后,白氏也病倒了,绣庄开不下去,欠了好多债,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到了董小宛的头上。没法子,经人引荐,她只好到南京秦淮河边的画舫上卖艺,还改名叫小宛。
哪承想,她这人自尊自爱,又不愿任由人摆布,这不,既得罪了客又得罪了鸨母,到哪儿都受刁难。一气之下,她回了苏州,在半塘开起了“三陪”的行当。您还别说,打这儿起,她的艳名那是传得更远,直接就当上了“金陵八绝”之一!
有一年,经一位才子从中牵线,小宛结识了来南京赶考的如皋才子冒襄。两人一见钟情。三年后,有名的大才子钱谦益花了三千两银子给小宛赎身,坐着小船把她送到了如皋,刚好十九岁的小宛就嫁给了冒襄当妾室。您瞧瞧,才色双绝的大名妓嫁给了个颇有民族气节的名流公子,这姻缘乍一看,多般配!
可这董小宛,一辈子都没当上“冒夫人”。为啥呢?因为她出身风尘,身份卑微。按照当时的律法,只有“平民良家”的女子才能做妾室。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她跟着冒襄实际上没个名分,就跟个外室似的。直到四个月后冒襄的正室出面把她领回家里,她这才算是正式成了冒襄的妾室。她对冒襄感情非常,对冒太太也是感激得不得了。
董小宛文采出众,冒襄就经常让她帮忙教导两个儿子,批改文章,誉抄成书,常常一忙就是通宵达旦。她在管家管奴仆方面那也是一把好手,谨慎又谦和,赢得了亲友们的一致好评。
董小宛对冒襄更是掏心掏肺的爱。有一回,冒襄病了五个多月,董小宛日夜守在身边照顾他。面对冒襄病中的发狂,甚至百般辱骂,董小宛都毫无怨言,跪着劝他。这五个月里,她每天就吃一顿粗饭,给冒襄祈福。冒襄的母亲和媳妇都劝她别这么傻,可她就是不改。五个月后,冒襄好了,可这身材纤细、体弱多病的董小宛却病倒了。
在董小宛嫁给冒家的第九年,就因为劳累过度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冒襄悲痛万分,写了一篇《影梅庵忆语》来悼念她,亲朋好友、仆人都为之感动。
您说巧不巧,董小宛病逝的时候,顺治帝才十四岁。虽说他俩是同一时代的人,但真没什么交集。根据史料记载,董鄂妃出生在1639年,比董小宛小15岁。她可不是汉人,而是满洲正白旗人。由此可见,董鄂妃和董小宛完全是两个人!
再说说这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是皇太极的第十一子,顺治帝的异母弟。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挺少的,就说他在顺治十二年被封为襄亲王,第二年就病死了,没留下子嗣。
博穆博果尔是在顺治十三年七月初三病逝的,而董鄂妃是在同年八月二十五被册封为贤妃的。就因为这时间上的巧合,就有人说董鄂妃本是博穆博果尔的福晋,后来被顺治帝相中,接入了宫中。
不过,这种说法也有漏洞。按照相关记载,博穆博果尔的福晋是和硕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珠习礼的女儿,满珠习礼可是孝庄皇太后的兄弟。也就是说,顺治帝和襄亲王的媳妇都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所以董鄂妃不可能是襄亲王的福晋。
再瞧瞧这清朝的官方史料,虽然有所避讳。可外国人不一样,没那么多忌讳。当时有些在清朝定居或者来过清朝的外国人留下了一些特别的记载,帮咱们揭开了董鄂妃身份的谜团。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曾在清朝当官,对这些事儿略知一二。原来,董鄂妃的丈夫是一位“满籍军人”,这军人听说皇帝跟自己媳妇有了“火热恋情”后,狠狠斥责了妻子。
顺治帝知道后,亲手打了这位军人,“这军人呀,因为这事怨愤至极,最后死了,说不定还是自杀的呢!”
接着,顺治帝就把董鄂妃接入了后宫。无独有偶,朝鲜来清朝朝贡的使者,也留下了类似的记载,“宫里头有一位贵妃,以前是军官的妻子,因为参加庆吊活动进了宫,皇帝私下里和她亲近,她丈夫就设计被杀了,还被强迫进宫”。从这些记载来看,董鄂妃很可能是一位八旗军官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