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雍正为何惦念一个小师爷

雍正年间,有一个叫田文镜的人,本是汉军正蓝旗出身,一开始不过是小小的监生。不过人家起点虽低,却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小的官职慢慢做起,一直做到了内阁侍读学士。后来,雍正皇帝登基,那可是对田文镜极为宠信,一下子就把他提拔成了巡抚。

田文镜这人,那是相当的知恩图报,对雍正的大政方针那是大力推行。他整饬弊政、清查积欠,还严行保甲制度等等,就因为这,他在雍正朝那可是和鄂尔泰、李卫一起被称为名臣。

但是,民间可就传出了不少的说法。为啥田文镜能讨得雍正欢心呢?都说是沾了他幕下的一个绍兴师爷邬先生的光。

据那《春冰室野乘》记载,田文镜做河东总督的时候,就把邬先生给招揽到门下了。这邬先生,经常替田文镜代写奏折,那写得相当不错,田文镜对他那也是信得透透的。

有这么一天,邬先生就问田文镜:“大人,您是想在天下当一个名督抚呢,还是当个普普通通的督抚呀?”

田文镜不假思索地就说:“这还用说嘛,当然是想当名督抚啦。”

邬先生就说了:“大人想当名督抚也不难,只要这几天您别管我,这事儿肯定能成。”

田文镜就纳了闷儿了,问:“您要干啥呀?”邬先生说:“我要写一个折子您给上奏,不过呢,折子的内容您可不能看,您只要最后签上您的名字就行。”

田文镜心里想,平常这折子不也是您写的嘛,我有时候都没看,应该没啥问题,就答应了下来。

没几天,邬先生就拿着一道奏折来找田文镜,让他签字上报。嘿,这事后,田文镜就忍不住问邬先生:“您这折子里写的是啥呀?”

邬先生那叫一个从容不迫,回答说:“大人,我这是弹劾隆科多的。”

田文镜一听这话,眼睛差点掉到地上,当下就急得跳脚,连说:“坏事了,坏事了!”

为啥这么着急呀?列位,您想啊,这隆科多可是雍正的舅舅,在雍正王朝初期那可是四大臣之一,那可是功劳大大的,地位尊贵得很,权势也重得很。一般人谁敢得罪他呀?

就这么着去弹劾他,这不就像鸡蛋碰石头——自找死路嘛!可是这折子都已经送上去了,急也没用,田文镜只能提心吊胆地等着消息。

可没想到,这事情就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没多久,竟然传来了隆科多获罪下狱的消息。您猜怎么着?田文镜的这个弹劾,最先被启动调查,反而立了大功!为啥呢?原来这邬先生那是看透了雍正的心思。

这个隆科多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行事毫无顾忌,十分张狂,雍正早就想找个机会收拾他了,可是碍于情面,不好亲自动手。那些个臣下们看到隆科多的势力那么大,谁也不敢去捋这老虎的胡须。就算是田文镜,要是知道邬先生折子里弹劾的是隆科多,恐怕也是不敢上奏的。邬先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告诉田文镜折子内容的,结果就这么给立了大功,田文镜也因此更加得到雍正的信任和恩宠了。

可是呢,就因为这事,田文镜和邬先生之间就有了嫌隙。他对邬先生的态度那可不像以前那么好了,邬先生也是个明白人,一气之下就愤而离开了。

谁知道这一走可不得了,田文镜给朝廷上的折子,老是达不到雍正的意思,老是挨雍正的斥责。田文镜也是没办法了,只好派人到处去找,好言好语地又是给钱又是求情的,才把邬先生给请回去了。这邬先生开始还不肯回来,后来提了个条件,一天得给他五十两银子,田文镜这才勉强答应。

这邬先生回来之后,和别的幕僚可不一样。他不在督抚衙门里住,每天上午到衙门里来办事就行。只要看到桌子上放着五十两纹银,他马上就欣然动笔写折子;要是哪一天没有放银子,那他就甩甩袖子翩然而去,一点儿都不含糊。田文镜也只能听之任之,毕竟邬先生一来,雍正再也不因为折子的事情责怪他了。

再后来,邬先生的名气可就越来越大,都传到雍正耳朵里了。雍正都知道田文镜幕中有个邬先生,也知道折子是邬先生写的。有一次,田文镜的请安帖送到雍正那儿,雍正就在上面批道:“朕安好,邬先生可好?”

这邬先生,一生无儿无女,生活特别自在随性。每天得了银子,要么就接济穷人,要么就进酒馆妓院挥霍,反正是一点儿不留,当天就花光光。

后来,田文镜去世了,其他的督抚知道这事后,都争着拿出重金来聘请邬先生做自己的幕僚,可是您猜怎么着?这邬先生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影了。也有人传说,这邬先生已经进宫了,去给皇上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