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雍正与年羹尧相爱相杀

这雍正皇帝继承皇位,据说和年羹尧年大将军可有着不小的关系,甚至还有人说雍正就是年羹尧的私生子。不过,您想啊,这种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咱再说说这年羹尧,为啥能受到雍正那特殊的恩宠呢?这就和当时的青海战事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年羹尧,那可是手握重兵,意气风发得很。在青海平叛的时候,一路旗开得胜,把雍正皇帝高兴得呀,经常派人往年大将军的帐中送去各种各样的慰问品,好好地犒劳犒劳他。

雍正皇帝还常常把自己和年羹尧的关系比作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他还亲口对年羹尧说:“朕要是做不出一个出色的皇帝来,那可就对不起你对朕的忠心;可你要是不做个英武超群的大臣,那也不能报答朕对你的知遇之恩。朕就盼着咱们俩能给后人做千古榜样呢。”雍正还常常念叨,如果朝中能有几个像年羹尧这样的大臣,那大清帝国还不得越来越强大。

可是,这命运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年羹尧的飞黄腾达就跟那昙花一现似的,短短数年,就家破人亡了。这年大将军的倒台,虽然速度快得让人吃惊,可仔细想想,这也是必然的事。

为啥这么说呢?这年羹尧为人啊,极度自大,还不知道收敛。得到雍正皇帝的特别恩宠之后,那更是居功自傲,专横跋扈,老是做出些超越自己本分的傻事儿。在他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年羹尧任人唯亲,到处安插自己的党羽,时间一长,就引起了雍正皇帝的警觉和不满,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死得很惨。

就比如说在西安都督府,年羹尧把这地儿搞得就跟朝廷似的。他让文武官员逢五逢十就得坐班,辕门和鼓厅还画上四角龙。给其他督抚、将军行文的时候,年羹尧常常使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命令口气,这就导致其他的那些地方大员老是向雍正皇帝告状。

有一回,年羹尧进京觐见雍正皇帝。在赴京的途中,他让其他的官员对他跪接跪送,等到了京城呢,对那些王公大臣也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这事儿呀,可把京城的士大夫们给气坏了,都公愤填膺的,他这些所作所为自然也都被人捅到雍正皇帝那儿去了。

就在雍正皇帝对他已经有所不满的时候,年羹尧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雍正三年,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天象,这可把大臣们高兴坏了,纷纷上表祝贺。年羹尧当然也得跟上啊,也上了一表,可这一回,就闹笑话了。他这马屁啊,直接拍到马蹄子上了,他把表上“朝乾夕惕”四个字写成了“夕惕朝乾”。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粗心,还是他那粗心的幕僚干的好事,反正这么一来,赞美的话就变成讽刺的话了。雍正皇帝看了之后那可就大发雷霆了。虽然说年羹尧后来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请罪,但最后还是被解除了抚远大将军这个职位。

那些善于察言观色的朝中大臣们一看,这机会可来了,就趁机对年羹尧落井下石。其实,他们早就看年羹尧不顺眼了。结果,这一年羹尧就被彻查了,哎呀妈呀,最后被定了九十二款大罪,这里头够处极刑的就有三十多条。

雍正皇帝接到报告之后,还假惺惺地说,念在年羹尧功勋卓著的份儿上,就姑且格外开恩,让他在狱中自裁算了。

然后这年大将军刚死,他族里的人就全被革职了,嫡亲子孙被发配到边地充军,所有的家产也都被抄没。想当年这年大将军那是威风凛凛,叱咤一时,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据历史记载,这年羹尧死了之后,他家族里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都发配到边疆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人那基本就是有去无回,听说年羹尧的儿子就死在边疆了。

年羹尧的妻妾呢,作为他最亲近的人,也被雍正皇帝视为眼中钉。年羹尧得势的时候,肯定知道不少皇室的秘密,他的妻妾肯定也会或多或少听到一些,就这么留着,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

年羹尧一死,这些女人就没了保护,雍正皇帝为了不背负屠杀妇女的骂名,虽然没有杀她们,但是把这些女人当作罪人家属关在狱中,然后就对她们百般折磨,这些妇女,最后是一个都没活下来,全死在狱中了。

对于年羹尧的女儿呢,雍正皇帝倒是没有太为难她。不过这也不是雍正皇帝发了什么善心,只是觉得实在没必要对她严惩,她也就这么逃过一劫。

可这女孩子也是可怜啊,她本来已经有了婚约,结果年羹尧被处死的时候,婆家为了不惹祸上身,就解除了婚约。这下可好,家人都没了,她也成了无依无靠的人。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这样一个女孩子没了所有的庇护,那下场肯定是凄惨无比啊。

还有这年羹尧的妹妹年妃,因为哥哥的关系被打入冷宫。虽说雍正皇帝对她倒是挺关注的,没有虐待她,但是最后也还是在悲凉之中去世了,真是可悲可叹。

还有这么一个事。据说在年羹尧的辖地里有个秀才,那可真是个伶俐的人物,特别善于钻空子,是当地出了名的大讼棍,当地知县都拿他没什么办法。年羹尧一听这事儿就不干了,就派人把这个秀才给找来,说:“你这秀才,为什么不老老实实闭门读书,非要跑到衙门里,挑起诉讼呢?今天我倒要考考你,要是答得不好,可有你好受的。”

其实,这题目早就由旁人想好了,怪得很呢。这秀才,半天答不上来。不过这人倒是挺机灵的,辩解说:“大人出的题目太偏了,根本不是我们该考核的内容,我这心里不服气。您要是另出一道题,我要是做不出来,那您怎么罚我都行。”这可倒好,这下难住年羹尧了,他常年带兵打仗的,哪里懂得出什么题啊?他正在那儿挠头呢,忽然放了一个屁,得,那就以“放屁”为题吧。

这秀才还真有两下子,居然一下子就挥笔写好了,还能出口成章呢:“大将军高耸金臀,洪宣宝屁,依稀有丝竹之音,仿佛有麝兰之气。小生立在下风,觉得馨香至极。”

年羹尧一听,乐了,就骂道:“你这酸秀才,正经文章不好好写,放屁的文章倒写得挺好的。既然你这么喜欢闻屁,那行,东门有个大粪坑,来啊,小的们,把他押到那坑边去蹲着,让他好好享受那麝兰香气,省得他闲着出去害人。”

列位看官,您说这事儿有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