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慈禧娘家的诅咒是真的吗

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无论是清宫剧还是历史传记,它总是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正史里记载着,叶赫部可有不少厉害的人物,前前后后共出过三位皇后。有太祖孝慈高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还有咸丰帝的孝钦显皇后,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不仅如此,叶赫部还诞生过两位皇妃,清圣祖的惠妃以及清高宗的舒妃。

说到叶赫部,不但美女如云,还出了好多才子呢!就拿纳兰性德来说吧,他的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时至今日,依旧是那些文艺青年、小清新们的最爱,就差把它们当成口头禅了。

可就这么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才情的叶赫部,怎么就和建州女真结下了百年都解不开的血海深仇呢?这里面,还埋下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匪夷所思的“惊天诅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万历二十一年年末的时候,眼见着建州女真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叶赫部就联合了九部联军,浩浩荡荡地去征讨建州女真。可这九部联军,有个大毛病,就是缺乏统一指挥。这军队要是乱糟糟的,那还怎么打仗?结果,被努尔哈赤以少胜多,打得落花流水。叶赫部的首领布寨,也在这一场战役中不幸阵亡了。

野史里还有这么一说,努尔哈赤竟然亲自把布寨的尸体砍成两半,然后派人给送回叶赫去了。由此,双方结下了永远也化解不掉的仇恨。

到了天命四年,努尔哈赤借着在萨尔浒击败明军的余威,带着大军直奔叶赫而去。一时间,叶赫城那是人心惶惶。最后,叶赫贝勒金台吉选择了自焚。而传说中,当时叶赫贝勒布扬古投降之后,见到努尔哈赤,态度那叫一个傲慢,竟然不行礼。努尔哈赤哪受得了这个,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把他绞死。

布扬古临死的时候,发疯似的发誓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这便是传说中的“叶赫的诅咒”。

都说人力难抗天命,这世间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巧。现在,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法弄清楚这个“叶赫诅咒”到底是真是假。

不过呢,清朝有位历史学家叫蔡东藩,在《清史演义》里讲了一个事儿。说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人建造祭神宫殿的时候,建筑工匠在地下挖出了一块石碑,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灭建州者叶赫”六个大字。这似乎为这个传说提供了些许证据。

后来,大清帝国在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统治下,那叫一个风雨飘摇,国家一天不如一天。慈禧太后去世才三年,她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的隆裕太后,就在养心殿接受了退位条件,还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切,就好像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似的。

就像当年楚怀王的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百年之后,项羽真就率领着部队灭亡了秦朝,还自封为西楚霸王。这“叶赫部的诅咒”,看起来好像也得到了神奇的应验。所以,后来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就把慈禧太后塑造成了一个复仇女神。

野史里还有记载,说为了避免叶赫部灭掉大清这种悲剧重演,清朝皇帝立了个祖训:“宫闱不选叶赫氏”,意思就是以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啊,永远都不能娶叶赫家族的女子为妻!

这事越传越神秘,各种传说野史把叶赫那拉氏的诅咒说得神乎其神。那么问题来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留下过“宫闱不选叶赫氏”这么个祖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宫闱不选叶赫氏”的祖训,纯粹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小说家们编出来的戏言罢了。

虽说叶赫部最后被建州部给灭了,但是之后,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这两个家族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姻亲关系。

光绪年间,进士继昌在《行素斋杂记》中提到,满洲世族八大家族中,叶赫那拉氏一直位列前几,绝非什么“禁忌之族”。事实上,叶赫那拉氏甚至为清朝立下过赫赫战功,努尔哈赤的皇后、皇太极的母亲——孟古哲哲就是出自叶赫那拉氏。这么看来,哪有什么“后宫不选叶赫氏”的祖训啊!

其实,满清不太把姓氏看得很重,反倒更看重自己的部族。就拿“那拉氏”来说,这在满清可是大姓,就跟百家姓里的前几名大姓一样。清朝钦定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就记载着:“那拉氏”是满洲的著姓,这个家族的人分布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还有其他好些地方呢。虽然姓一样,但各自为族。

辛亥革命之后,很多满族人都给自己冠了个汉姓。爱新觉罗改成金,瓜尔佳氏改成关,那拉氏就改成那。还有一些人,连姓都不用了。比如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启功先生,他是雍正爷的第九代孙,他就是弃姓不用的一个例子。

这个关于叶赫那拉氏的传说,终究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真假难辨,但无论如何,它确实给我们的历史带来了一份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