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完苞谷,栽完秧,上半年主要的活就干完了,接下来就等着掰包谷、打稻谷时间的到来。没有了大的活路,并不意味着不用干活,大山里一年四季都是忙碌着的。石牛打算先花七八天时间把洋芋挖完,在洋芋地里栽了红薯,红薯栽完后薅二道苞谷,苞谷薅完就到薅秧时间了。活路样数虽多,但这些活路干着不需要和老天去抢时间,且大都是在地里面,所以干着并不太累。
五六月天亮的很早,中午时太阳火辣辣的。石牛挖洋芋都是清晨早早的去,在地里多挖一点,背一趟回来煮饭吃,吃完饭去把早上挖的洋芋背回来,中午最热的时候就在家里选洋芋。把挖回来的洋芋分成三部分,那些挖破了皮的单独选出来,要尽快的喂猪,不然就会烂掉,烂洋芋在家里面,满屋子都是一大股臭味;个儿小的也主要是喂猪,但可以放时间长一点,煮猪食时把小个头的洋芋剁碎后放筲箕里,舀几瓢清水从洋芋上淋下去,滤出来的水底会沉淀出厚厚的洋芋粉,加点大米饭搅拌均匀,用油烙来是一道不错的菜,吃不完的部分晒干了,可以放到第二年洋芋出来;个头大的洋芋,晾晒几天装好做下一季的种。下午四点过吃完饭,天不是那么热了,再去地里挖洋芋,到七点过天黑时,也可以背三四背篼洋芋到家里来。一天能背五六背篓,七八天时间,就能把那一大块洋芋挖完。
地里的四季豆也能吃了,吃菜时能做下饭菜要多一些了。用四季豆,洋芋焖饭吃方便又好吃。石牛早上背一背篼洋芋回来,去摘点四季豆,削两个洋芋,把洋芋切成块,锅里放油,洋芋块和豆子一起炒几下,四周淋点水,盖上饭,用盆捂严,先大火,后改用小火焖一会儿就可以吃了。辣椒和西红柿成熟后,把辣椒和西红柿放火堆里烧熟,一块儿剁碎后,放点盐和味精,配上洋芋饭就更香了。洋芋饭石牛每年都要吃很长时间,吃了很耐饿,尤其下午去地里干一趟活回来,稍微热上就可以吃了。
一到夏天,在地里,在路上,在院子里,甚至是家里面,都时常碰见蛇。地里或路上的蛇,石牛会吼上两声,让蛇自己跑掉,对那些来家里的蛇,则是直接用锄头将其打死,铲到院坝旁边的地里埋掉。大山里生活,蛇一直是噩梦般存在着,不管是听来的,还是亲眼见着的,蛇带来了太多可怕的记忆。有人去地里割红薯藤来煮猪食,藏在红薯藤中的五步蛇一嘴咬在手臂上,还没走到家,人就死了;有人去割草,草丛中的五步蛇将小腿咬了一口,为防蛇毒扩散,那人直接用割草的镰刀把小腿肉割掉一块保住了命;还有人夜里睡得正香,突然觉得床边有什么响动,手刚从被子里伸出来,蛇一口咬在手上,第二天早上才送去街上的卫生院,没有丢命,但手指坏死,手截了肢。被蛇咬的这三个人,石牛都认识,尤其是被五步蛇咬死的那个,前一天下午还来石牛家旁边的李子林摘李子,第二天再见时,身上还穿着沾着黄泥巴的衣服,脸上盖着纸,两岁多的女儿在旁边不停的喊着妈妈,在场的人都忍不住流泪。有好几回,石牛也被蛇给吓得不轻,其中最害怕的一次是在六月一天的中午,还是住老房子的时候,石牛在房子的梁上发现了一大块蛇蜕的皮,担心着家里肯定有蛇,四处找了很久都没有发现,那天石牛从地里回来,正坐在门口歇气,觉得身后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响声,回头一看时,就在椅子脚,一大条蛇身体卷着,头高高的抬起来,嘴里吐着信子,正看着石牛。石牛赶紧起身去灶房拿来锄头,两锄头打死了铲到地里埋掉。寨上人都说蛇来家里不好,但前后都是山,免不了家里会有蛇跑进来,山村生活的人,在生活和劳作的时间里,都少不了那恐怖的蛇的影子。
秧子栽下去了,只要有时间,石牛都会去田看看,沿着田坎从这块田走到那块田,哪块田里水少了,就从别的田里放点水过来;田坎被土狗挖出洞来,就抓点稀泥堵上;田埂上草长高了,就拿随身携带的镰刀割掉。田里的秧子长得很快,栽下去如果遇着大太阳,会被晒得有些蔫蔫的,但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再去看时,蔫的叶子又长的青油油了。打田时把田坎上的草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没过多久,草又冒出来了。石牛挖完洋芋,准备用两三天的时间来薅秧子。还在家里种田的人,估计只有石牛一个人还在这样薅秧子了。农推站卖的除草剂,买回来兑水喷洒在田坎边,草几乎全部枯死掉,大家都觉得好用,石牛不买除草剂不是觉得除草剂不好,而是没有钱去买。秧子栽了田里长出来的草,还是用手去捞这样的方式来薅。太阳天,弄个斗笠戴上,拄着竹子做的拐杖,沿着一行行的秧子走,有草的地方,就弯腰下去把草扯掉,没有草的地方,就用脚轻轻的把秧子周围的泥巴松一下。麻孃田里最多的就是水雍,石莲寨人习惯叫水老板。都缺钱的石莲寨人,相互调侃将来挣钱当大老板的样子,会称自己,或称对方做个水老板没问题。水老板叶子可以浮在水面上,但全部淹在水中也不会死,长的很快,秧子被水老板包围起来,就会变得小窝窝,叶子黄黄的。薅秧时要把水老板连根拔起,用力扔到离田很远的地方。剪刀草是另一个薅秧过程中难拔的东西,别看长出水面顶着剪刀形状的竿有筷子那么粗,但轻轻一用力扯就会断掉,要把根拔起来,还得用手到泥巴里抠。农推站买的杂交水稻好处之一,就是把曾经田里大窝大窝的毛稗种没有了,曾经每家每户自己留稻谷种子时,秧子田里到处是毛稗,有的时候多到半块田都是毛稗。和秧子长在一起,毛稗不仅和秧子叶子长得像,让薅秧的时候不好认出来,而且毛稗特别的耐天干,有时候秧子都干死了,毛稗还活得好好的。对毛稗,石牛也是连根拔起,和水老板一样,用力扔到麻孃田周围的草丛中去。麻孃田都比较小,薅秧大多数时候不用下水里去,站田坎上就可以薅完整块田,光着脚走上一天,小腿时常被秧子叶割得火辣辣的。
割田坎上的草是薅秧时的必备活。从栽秧到薅秧的时间里,田坎的草长得非常快,虽然打田时把草清理干净了,但要不了多长时间,草就长起来了。田坎上的草割得好不好,过去还是石莲寨里评价一家人是不是合格庄稼人的一项重要指标。麻孃田每块田的面积都不大,田坎多,割田坎草要花不少时间,每年石牛都认认真真的把田坎草割得干干净净,但田里的秧子依旧长得不好,小窝小窝的,还泛着黄。石牛也常想这其中的原因,虽然田坎上的草割得很干净,田里的毛稗、水老板、剪刀草等也都清理得彻底,但没钱买肥料撒在秧子田里,秧子还是无法长得大窝大窝的,青油油的模样来。
三天多的时间就把秧子薅完了。为了确保秧子田里没有杂草,石牛又沿着田坎一块田一块田看了好几变。薅完秧子回家时,石牛准备到树林里转转,看有菌子没有。从麻孃田直到家背后的几座大山里,哪里的菌子长得早,哪里的菌子长得晚,哪里长奶浆菌,哪里长鸡油菌,哪里长伞把菌,石牛都清清楚楚。天气变热,菌子应该长出来了,从山上有菌子,到捡板栗,摘猕猴桃,每年石牛都要在大山里寻宝一样的跑上四五个月时间。来薅秧子的路上,在路边的树脚看到一些石灰菌,石牛没有捡,吃石灰菌已经呕吐过两三回了。有人说石灰菌焯一下水,用盐腌上几天后炒来吃没事,石牛照着做了,可还是吃了头晕,有一次又吐又拉好几天,觉得会出大事情的,好在几天后又慢慢的好起来了。不捡石灰菌,偏偏又是石灰菌最多,经常长在树林与路边的草丛里,山里其他的菌子,像奶浆菌、青头菌、红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等,都要花点功夫才能找到,不过对石牛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捡菌子是石牛较为得意的一门活儿,每年捡的菌子自己不仅吃个够,还会把吃不完的,好看一点的奶浆菌拿去街上卖些钱。奶浆菌喜欢长在那种树叶不密,有太阳照着的地方,并且长的时候也是一大片大片的长。奶浆菌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奶浆菌切成小块小块,加点嫩辣椒用油炒,这样炒出来的菌子香脆香脆的,但通常五六月间,猪油都吃完了,又没有钱买菜油,石牛这样炒奶浆菌的时候不多。第二种是直接煮,做法简单,味道也好,把菌子洗干净,烧开水下菌子煮上半把个钟头,菌子就会变得又软又滑,和上碗辣椒沾水,沾着吃就非常香,还很下饭。
到一片青冈林,石牛看到三个小小的奶浆菌,扒开附近的树叶找了找,找到一大片,估计能有一背篼。菌子都长的非常厚实,弄破的菌子处,流出来一滴滴白色的汁液。菌子的个头还不够大,石牛准备先捡些回去下午煮来吃,剩下的明天早上背背篼来装,刚好是赶场天,可以背去卖。
石牛五点过起床,捡了差不多一背篼菌子,留了些家里吃,其余全部都背上街去。卖菌子要去得早一些,赶在街上人买菜的时间去。石牛在卖菜摊的尽头找了个位置,放下背篼,揭开搭在背篼上的青岗叶子,等着人来买菌子。
买菜的人们一路挑选着菜过来,看着石牛背篼里面的奶浆菌,都会问怎么卖。对菌子的价格,石牛没有好好考虑过,以往来卖,都是干估计一个价钱,别人愿意要就整个买去。这次菌子太多了,一个人也买不完,真要说个多少钱一斤,石牛也不知道说多少好,又没有称,就打算一背篼菌子能卖三四十块钱就差不多了。别人问怎么卖,石牛就回说全部四十块钱。问的人觉得太多了,石牛就估摸着五块钱,十块钱这样卖。买菜的人们对石牛背篼里新鲜的奶浆菌,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生活在大山里的农人,捡到菌子时,都想着能拿到街上卖会比较稀有,能卖个好的价钱,即便自己都舍不得吃,也想着把最好的东西拿到街上去换点钱来用。大家都拿到街上来才发现,卖菌子的人也不少,菌子摆着,问价格的人多,但真正买的人却少。穿着睡衣来买菜的街上人,价格上压了又压,菌子选了又选,买上一小点去配他们手里提着的瘦肉,给钱时还会想法把几角的零钱抹去。石牛等到下午赶场的人都快散去,小摊贩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散场时才把奶浆菌卖完,总共得三十多块钱。
已经有十多天没有猪油吃了,石牛准备买两斤肥肉回去熬油,还打算买一包白菜种子回去种点白菜。六月的乡场上,街上卖东西的人似乎比买东西的人还多,赶场的几乎都是佝偻着身子,行动迟缓的老年人,年轻力壮的都外出打工了,像石牛这样稍微有点力气,看上去手脚还算麻利的在街上都很难见着几个。卖肉的大肚子男人非常热情的给石牛讲他卖的肉如何如何好,猪是早上刚杀的,都是去农民家里买来杀的,最近有猪瘟,好多猪都得病死了,但他绝对不会去买那种得了病的猪肉来卖,买他的肉是绝对放心的。石牛看着大肚子男人卖的猪肉还比较肥,就买了两斤肥肉,半斤瘦肉。
回家的路上,石牛心里莫名的兴奋。想着今天早上自己差不多一路小跑背奶浆菌来赶早场的情形,现在卖完奶浆菌,卖的钱买了肉,买了白菜种,这些都是意外之财,是老天给天天在大山里跑的人的奖励,整个石莲寨里,除了他自己,没有第二个能清楚哪里有奶浆菌,哪里的奶浆菌长得又大又好的人了。一个买菌子的人问石牛为何没有出去打工,石牛当时回答的是家里走不开,其实心里清楚,自己没文化,做事也慢,没有人愿意带自己出去打工,一个人又不敢出去,看着村子里的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自己也想去,可终究呢还是留在家里种庄稼。每天都在地里干活,感觉还是不错的,比如像现在栽完秧子的时间,就是一些小小的活路,可以休息两三个月再去干大的活路,也是这一段才能有空去山林里捡菌子,在这一段不忙的日子里,连赶场回家,都可以慢慢悠悠的走,根本不用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