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雨压城的刹那,沈砚旋身撞向铜钟。黄钟大吕之声震得锦衣卫纷纷掩耳,裴念的铁骑趁机冲破防线。两兄弟背靠背站在太庙丹墀上,一个执剑,一个挽弓,如镜中倒影。
“钥匙带了吗?“裴念格开两柄长枪,反手刺穿偷袭者的咽喉。
沈砚从怀中亮出青铜小钥:“母亲的信呢?“
“在这。“裴念拍拍胸前铠甲,“还顺了道调兵虎符。“
国师在护卫簇拥下连连后退:“反了!都反了!“他突然拽过被捆的安乐公主,匕首抵住她脖颈,“再上前一步,老夫杀了这丫头!“
安乐脚心的“凤形朱砂“已被蹭花,露出原本白皙的肌肤。她泪眼朦胧地望着沈砚:“砚哥哥...“
沈砚的弓弦拉满又松开。电光火石间,一支羽箭破空而来,正中国师手腕!匕首坠地的同时,裴念如黑鹞般扑去,青铜剑划过一道寒光——
国师的首级滚落台阶,脸上还凝固着不可置信的表情。
“玄甲军听令!“裴念高举虎符,“随我救驾!“
“救驾“二字在宫墙内激起阵阵回音。沈砚突然明白过来:“陛下有危险!“
通往乾清宫的路上横七竖八倒着侍卫尸体。沈砚认出其中几个是常年把守冷宫的锦衣卫,胸口插着淬毒的弩箭——和当年刺杀太后的手法一模一样。
“调虎离山。“裴念脸色阴沉,“国师故意在太庙闹出动静...“
乾清宫大门洞开,浓重的血腥气扑面而来。年轻的皇帝歪在龙椅上,心口插着柄镶宝石的匕首,手中还攥着半块碎裂的玉佩。
“皇叔!“沈砚扑上去探查脉搏,却只触到逐渐冰冷的皮肤。
裴念捡起御案上的密信,只有潦草几行:「双生子现,天命当归。借陛下首级一用,北狄可汗敬上。」
“北狄?“沈砚掰开皇帝僵硬的手指,取出那半块玉佩——龙纹背面刻着狄文,“是当年那个使者...“
殿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裴念迅速吹灭烛火,拉着沈砚躲到屏风后。一队穿着禁军服饰却生着狄人面孔的士兵涌入大殿,为首的文士俯身检查皇帝尸首。
“搜!“文士操着生硬的汉话,“找虎符!“
沈砚与裴念交换眼神。双生子默契地同时出手——沈砚的箭矢穿透文士喉咙,裴念的青铜剑横扫三名敌兵。余下的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然杀回的黑甲骑兵砍成肉泥。
“报!北狄五万大军已过居庸关!“
“报!神机营倒戈,正围攻慈宁宫!“
“报!冷宫起火,敬懿夫人下落不明!“
沈砚的耳膜嗡嗡作响。他机械地拾起皇帝掉落的冠冕,十二旒白玉珠簌簌作响。裴念突然单膝跪地,青铜剑横举过顶: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皇兄继位!“
玄甲军齐刷刷跪倒,铠甲碰撞声如雷霆。沈砚望向铜镜,冠冕下的面容与死去的皇帝有七分相似。十七年的棋局,原来最终落在这里。
“传朕口谕。“他听见自己陌生的声音,“裴念率玄甲军迎击北狄,朕亲自去救太后。“
“陛下不可!“老将军急道,“宫中有变...“
“正因为有变。“沈砚将虎符一分为二,一半交给裴念,“才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双凤争辉'。“
冷宫的火势比想象中更猛。沈砚用湿帕捂住口鼻,在断壁残垣间呼喊母亲。横梁砸落的瞬间,一个佝偻身影猛地将他推开。
“孙...孙嬷嬷?“
白发老妪的衣袖已经烧焦,露出腕间熟悉的金镶玉镯。沈砚这才认出,这就是当年在尚宫局门口给过他松子糖的老嬷嬷——太后竟一直以浣衣局仆妇的身份活在宫中!
“孩子...“太后气若游丝,“你娘在...密室...“
她指的方向是早已倒塌的偏殿。沈砚徒手扒开滚烫的瓦砾,露出块刻着莲花纹的青砖。青铜钥匙插入砖缝的刹那,地面无声滑开。
密室里,沈知意被铁链锁在墙上,唇角渗血却笑意温柔:“砚儿长大了。“
沈砚砍断锁链,将母亲背出火场。身后密室轰然坍塌,隐约可见几具穿着狄人服饰的尸骨——这才是国师真正的葬身之所。
慈宁宫前,战况正酣。裴念的黑甲军与神机营叛党杀得难分难解。沈砚立在宫墙上,亲手点燃烽火。狼烟笔直升起,在蓝天中划出清晰的轨迹。
三十里外,早已埋伏的边关铁骑如潮水般涌来。为首将领高举“周“字大旗,旗下是位英姿飒爽的女将——正是传闻中已死的裴沅,裴念的生母,真正的太子妃!
“陛下看。“沈知意指着敌军阵中一面玄色大旗,“那是...“
旗上金线绣着展翅凤凰,与沈砚脚心的胎记一模一样。持旗的狄人将领摘下头盔,露出一张与国师相似的脸。
“北狄可汗...“沈砚眯起眼,“不,是萧远山的儿子。“
当年萧家与北狄勾结的证据,如今成了复仇的引线。沈砚挽弓搭箭,却在松弦的刹那被裴念按住:
“皇兄,让我来。“
青铜剑映着烈日,划出耀眼光弧。裴念如离弦之箭冲向敌阵,所过之处血浪翻涌。沈砚看着另一个自己在万军中厮杀,忽然读懂太后当年的布局——双生子从来不是备选,而是相辅相成的利刃。
日落时分,北狄可汗的首级挂在朱雀门上。裴沅亲手将染血的凤旗呈到沈砚面前:
“陛下,这是从萧贼密室找到的。“
旗帜展开,里面裹着本烧焦的账册——正是当年淑妃用命护住的那本。沈砚轻轻拂去灰烬,露出扉页上娟秀的字迹:「景和十四年军饷实录,河道总督林远山谨记」。
原来从一开始,这就是场跨越二十年的复仇。萧家栽赃镇北侯与河道总督,如今他们的后代联手讨回了这笔血债。
登基大典定在三日后。夜深人静时,沈砚独自来到太庙。铜钟移开,暗格中静静躺着两把金锁——一把刻着“周承烨“,一把刻着“周承稷“。
“陛下。“
裴念不知何时立在身后,铠甲未卸,浑身血腥气。他单膝跪地,呈上半块虎符:“北狄已退兵三百里。“
沈砚扶起他:“这里没有外人。“
双生子相对而立,如照镜子。裴念忽然笑了:“其实我早知道。“他指着自己脚心,“五岁那年,孙嬷嬷给我洗脚时发现的。“
“那你还...“
“边关需要将军,朝堂需要明君。“裴念解下青铜剑,“这是父亲...裴琰将军的遗物,现在物归原主。“
沈砚没有接剑。他取出那道密旨,在烛火上点燃:“先帝遗诏,今日实现。“火光中,他亲手为裴念戴上自己头上的冠冕,“从今往后,你就是周承烨。“
裴念——不,现在是周承烨了——震惊地抬头。沈砚笑着举起金锁:“双生子可以都是真龙,只要...“
“只要一把钥匙开两把锁。“
熟悉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沈知意扶着太后缓步而入,两位妇人手中各持一把青铜钥匙。
“娘!孙嬷嬷!“
太后——现在该称太皇太后了——慈爱地抚过两个年轻人的面庞:“先帝当年就想好了,大周疆土辽阔,何不二圣临朝?“
沈知意将两把钥匙同时插入金锁。“咔嗒“两声,锁开了,露出里面拼合完整的龙纹玉佩:「永和十六年腊月初七,双生子,俱真龙」。
朝阳初升时,太和殿前响起山呼万岁。文武百官抬头望去,只见龙椅上并肩坐着两位年轻帝王,一样的俊朗面容,一样的威严气度。
沈知意与太皇太后立在珠帘后,相视一笑。十七年的棋局,终于下到了她们想要的位置。
宫墙外,两只凤凰风筝乘风而起,在湛蓝的天幕下比翼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