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的药香飘到景仁宫时,已是萧贵妃病倒的第三日。沈知意站在廊下修剪一盆绿萼梅,剪刀开合间,听见两个洒扫宫女在墙角窃窃私语。
“听说贵妃娘娘吐了血,把绣金枕衾都染红了......“
“嘘——“年长些的宫女突然噤声,眼睛瞥向沈知意的方向。
剪刀“咔嚓“剪断一根横生的枝条。沈知意弯腰拾起断枝,指尖沾上黏稠的树汁。她忽然想起青杏手腕上那些紫斑,也该褪得差不多了。
“知意姑娘。“秋纹从月洞门匆匆走来,“娘娘传你。“
淑妃的寝殿比平日多燃了两盏灯。沈知意进门时,看见淑妃正对着铜镜往太阳穴抹薄荷膏,镜中人眼下泛着淡淡的青色。
“萧氏的病,你怎么看?“淑妃突然开口。
沈知意将绿萼梅插入案头玉壶春瓶:“太医说是食物相克。“
“呵。“淑妃的护甲敲在妆台上,“那群老头子,连半夏和杏仁都分不清。“她转身,目光如针,“青杏递话成功了?“
“尚食局今早换了掌药女官。“沈知意轻声道,“新上任的,是咱们景仁宫出去的采苓。“
淑妃唇角微扬,从妆奁取出一支金累丝镶玉簪:“赏你的。“她忽然压低声音,“今晚皇上要来用膳。“
御膳房送来的食盒比平日多了三层。沈知意帮着摆膳时,注意到多了一道茯苓糕——雪白的糕体上嵌着杏仁片,与她三日前预言的分毫不差。
“这道点心......“她故意欲言又止。
淑妃会意,用银筷夹起一块:“皇上最爱茯苓糕。“她将糕点一分为二,“本宫近日脾胃虚寒,不宜用杏仁。这半块,你拿去喂鱼。“
沈知意垂首接过。转身时,她听见淑妃对秋纹吩咐:“告诉小厨房,准备些桂花酿圆子,要加姜汁。“
暮色四合,皇帝驾到时带着一身寒气。沈知意跪在殿外伺候,透过纱窗看见烛光将两道身影投在屏风上。皇帝的身影高大,淑妃的轮廓柔美,像一幅工笔勾勒的仕女图。
“爱妃近日气色不错。“皇帝的声音浑厚,“比萧氏强多了。“
“皇上说笑了。“淑妃的嗓音像浸了蜜,“萧姐姐不过是偶感不适......“
“她宫里的人不顶用。“皇帝突然提高声调,“连主子饮食忌讳都记不住!“
瓷盏碰撞声后,淑妃柔声道:“臣妾新得了个丫头,倒懂些药理。“她击掌两下,“知意,进来奉茶。“
沈知意捧着鎏金托盘进殿时,感觉到皇帝的视线如秤砣般压在她肩上。她稳稳地斟茶,手腕不抖,茶水在盏中旋出一个小小的漩涡。
“抬头。“皇帝命令道。
龙涎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沈知意抬眼,看见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与想象中不同,这位帝王眼下有着与她主子相似的青黑色。
“听说你懂药理?“
“奴婢祖母曾是医女,略通皮毛。“
皇帝突然伸手抬起她下巴:“这双眼,倒让朕想起一个人。“他的拇指擦过她眼角,力道大得令人疼痛,“叫什么名字?“
“沈知意。“
“沈......“皇帝松开手,转向淑妃,“礼部那个沈砚,是她什么人?“
淑妃的护甲在案几上划出细痕:“是这丫头的父亲。“
殿内忽然安静得可怕。沈知意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远处闷雷。
皇帝离开后,淑妃砸了整套雨过天青茶具。
“你父亲当年弹劾过镇北侯!“她扯断一串珍珠项链,玉盘珍羞滚了满地,“皇上最宠信的裴大将军,是镇北侯的嫡子!“
沈知意跪在碎瓷片上,膝盖渐渐洇出血色。她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父亲从宫中回来时惨白的脸色。那夜之后,父亲再没提起过那封奏折。
“奴婢不知......“
“不知?“淑妃冷笑,“那你可知为何萧氏敢对本宫下手?因为她知道,本宫身后没有靠山!“她突然掐住沈知意下巴,“现在,你也是她的靶子了。“
疼痛从膝盖蔓延到心口。沈知意看着地上滚动的珍珠,忽然想起孙大夫说过:蚌病成珠。她轻声道:“娘娘,珍珠粉可安神。“
淑妃愣住,继而大笑:“好个沈知意!“她松开手,“起来吧,地上凉。“
三更梆子响过,沈知意独自在耳房上药。膝盖上的伤口沾了瓷屑,她用银簪一点点挑出。忽然,窗棂轻响,一颗小石子滚到脚边。
窗外站着青杏,脸蛋冻得通红:“知意姐姐,尚食局出事了!“
“慢些说。“沈知意递过手炉。
“萧贵妃查到了茯苓糕的事,采苓姐姐被......“青杏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临死前,她让我把这个交给您。“
那是一枚青铜钥匙,冰凉地躺在掌心。
“采苓说,这是萧贵妃小厨房的钥匙,每日未时,厨娘会去库房取食材......“
沈知意握紧钥匙,听见自己心跳如鼓。她想起皇帝眼中那一闪而过的阴霾,想起淑妃说的“靶子“,想起父亲当年那封石沉大海的奏折。
“青杏,你怕死吗?“
小宫女摇头,眼睛在月光下亮得惊人:“姐姐救我那天,我就死过一回了。“
未时的阳光斜斜照进萧贵妃的小厨房。沈知意穿着青杏借来的衣裳,低头剥着一筐核桃。不远处,厨娘正往炖盅里加料。
“新来的?“厨娘突然问。
“奴婢替青杏姐姐当值,她染了风寒。“
厨娘“嗯“了声,将一包粉末倒入汤中:“把这盅雪蛤羹送去寝殿,路上别耽搁。“
炖盅入手温热。沈知意走过拐角,迅速打开盖子——汤面飘着几粒红色花蕊,她凑近闻了闻,脸色骤变。
藏红花。
孕妇禁用的活血之物。而萧贵妃,正怀着三个月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