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由于公共关系需要协调沟通,包括人际交往等内容,所以有些人对公共关系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准确,甚至有人认为公共关系就是关于“拉关系”“走后门”的学问,这就把公共关系误解成为庸俗关系。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

公共关系的产生有其社会条件(详见本书第二章)。庸俗关系则是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物资供应不充足的产物,它带有浓厚的血缘、地缘色彩。

(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

公共关系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照正确的目标、科学的方式、规范的组织形式、严格的工作程序和道德准则来进行。庸俗关系则建立在市侩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的是险恶的权术,奉行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

(三)两者的对象不同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与国家之间、与其他组织之间、与社团之间公开的社会关系。庸俗关系的对象是各种私人关系。

(四)两者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公共关系将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公共关系所追求的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强调通过组织的政策、行动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在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相互协调、互利互惠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展,因此,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是一致的。而庸俗关系不顾广大公众的利益,所追求的是小团体特别是个人的私利,甚至为了一时的利益,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危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五)两者的手段不同

公共关系以事实为基础,利用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双向信息交流,协调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以取得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支持,因此公关人员采用公开的、合法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手段来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而庸俗关系为逃避公众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总是采取隐蔽的、不正当的、不合法的手段进行私下交易,通过投机钻营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徇私舞弊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走后门”。

(六)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使社会组织在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其结果是组织、社会和公众都受惠,从而为社会创造一种以诚相见、讲求信誉的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发展。庸俗关系则是将人际关系商品化,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会因此遭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