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李箱里的乡音与口罩下的牢笼」
- 小柑的象牙塔观察手记
- 冯小柑
- 845字
- 2025-05-15 23:18:43
晨光初绽时,父亲的老捷达碾过郑南高速的薄雾。我蜷在副驾掠过的路牌,车载导航屏蓝莹莹的光映着父母花白的鬓角。这是十八年来我第一次担任领航员,攥着手机的手心沁着汗,仿佛攥着通向独立的通关文牒。
学校的校门和我们玩起捉迷藏。九点钟的太阳把柏油路烤出热浪,我们像误入迷宫的甲虫,绕着校区转了三圈才在东区找到入口。父亲卸行李的动作像在拆解精密仪器,小推车上的编织袋鼓胀如丰收的粮仓。“就停这儿吧。“保安的隔离带将父母的张望拦在黄线外,他们踮脚的姿态让我想起老家檐下守巢的燕。
推开409室的门,黑暗中有被褥翻动的簌簌声。四位学姐从床帷后投来审视的目光,像暗室里的夜视仪扫描着闯入者。当灯管骤然亮起时,我看见墙上泛黄的《微生物学》挂图正在褪色,正如她们眼中将熄未熄的青春余烬——后来才知道,这间混龄寝室是学生时代的特殊产物,如同被装进漂流瓶的时差。
下午三点的阳光在香樟叶间碎成金箔,刘雯的共享单车铃惊起满地光斑。这个操着信阳口音的姑娘,带我发现了藏在图书馆后的林荫大道,教学楼主墙爬山虎织就的绿色瀑布,还有图书馆穹顶那只永远指向九点十七分的青铜日晷。当滑板碾过秋英纷飞的小径时,我忽然听见胸腔里有什么在破土发芽。
新生训练营的塑胶跑道蒸腾着暑气,学姐学姐来回逡巡,恍如回到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支配的盛夏。直到班会上此起彼伏的自我介绍声浪里,我才惊觉那些曾以为刻进DNA的应试技巧,在真实的人际碰撞前脆弱得像实验室的琼脂培养基。
与班主任的邂逅颇具戏剧性。楼梯转角撞见的运动衫男人,十分钟后竟站在讲台书写工整的楷体板书。当他转身露出“HEN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的证书照片时,我悄悄把滑到唇边的“同学“咽回肚里。东北姑娘的入学分数,让我惊讶不断。
实验楼的玻璃幕墙倒映着九月流云,显微镜的冷光镀上银边。我按下快门时,窗外正掠过成群的白鸽,它们的羽翼掠过《有机化学》扉页,在登记表成绩栏投下细碎的阴翳。暮色中的教材发放处,我和小于各抱着半人高的书堆相视苦笑,麻辣烫的香气从食堂飘来,忽然就冲淡了那些关于地域与分数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