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你看黄河给面子不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爱做梦的机器人
- 2112字
- 2025-06-18 14:20:15
十一月,天气愈发地寒冷起来。
朔风卷着细雪掠过东京城高低错落的飞檐,宣德门前的青铜狻猊覆着白沙。
不过南薰门旁的昌盛行可是热闹非凡。
门前车马喧阗,骡铃声混着小厮的迎客声此起彼伏,穿貂裘的妇人由丫鬟搀扶着跨下油壁车。
昌盛行朱漆招牌的鎏金灯笼下,高启明春风满面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
不管是一掷千金的,还是只看不买,又或者是来回卖玉石的,他都是笑脸相迎。
现在昌盛行的玉石已经涨到了二十贯一块,但生意却是一日比一日火爆。
斜月照城,寒星伴夜。
深夜,昌盛行二楼,李先和高启明对坐饮酒。
两人每月都是进行一次的聚会。
“高兄,你这生意,我真有些看不懂了。”李先举着酒杯,从心里冒出了一些疑惑。
“有什么不懂?”高启明笑道。
李先摇了摇头,然后继续道,“你这生意,到底要做多大。”
“做买卖,当然是越大越好。”
“周易有云,亢龙有悔。”
“李兄,你就不必嫉妒了,你还是想想自己的恒隆行,这大半年冷冷清清,该是怎么跟上面交代。”
“你该不会是在敷衍了事吧。”
“这又怎敢!”李先摇了摇头,“我的事情,皆是听从上命。”
“我也一样!”高启明跟着说道。
两人说话,点到为止。
李先看着高启明的生意买卖正常,且愈发昌盛,也不免怀疑,官家给他们的重任,真的是这么简单。
还是自己一开始就想着复杂了。
又或者说,只有自己的任务,才包藏杀机。
高启明,毕竟是高家的人。
……
东京之外,河北依然是朝廷关注的重点。
从七月开始,河北大大小小地震十余次,至十一月还未停止。
同时,地震也引发了本就脆弱的黄河崩溃。
及至十一月,恩州、冀州、深州、瀛州一带依然河水泛滥成灾,让赵顼忧心不已。
说到黄河,朝堂上的老臣都有些垂头丧气。
北宋初期,黄河小规模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
仁宗庆历八年(1048),黄河主道冲决澶州商胡埽,河水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河北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形成了宋人口中的黄河“北流”。
随即,宰相贾昌朝上奏,黄河北移,会危及大宋的关南塘泊防线,辽军可能利用黄河水道顺流而下,兵寇京畿。
贾昌朝请朝廷下令京东各州军兴葺黄河旧堤,再断绝北流,引水回东。
不过把黄河水引回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古代黄河水势凶猛,绝非可以随便驾驭。
有人提出,当时黄河“北流”河道和旧河道之间,恰有一条名叫六塔河的小支流。
倘若将一部分黄河水引流至六塔河中,削减黄河“北流”的流量,并把河水通过六塔河引入旧河道。
然后再把“北流”的河口封堵住,就可以将“北流”的河道改回来了。
虽然有欧阳修等一些大臣反对这样的做法,主张保持黄河北流不动,加固河岸,把钱缗用在现在的下游建设上。
但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冲散。
至和二年(1055),在富弼和文彦博的鼎力支持下,“六塔河分流”工程最终还是被批准。
至和三年(1056),工程竣工。
不过,六塔河根本不能容纳黄河水量。
“北流”河口封堵当晚,黄河之水漫堤决口!
溺兵夫、漂刍矒不可胜计,死者数万人,直接冲废了半个河北。
第一次回河失败后,仅仅过了几年,黄河之事再起。
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这一年,“北流”河道在大名府东决口,又劈叉出一条二股河,带着部分黄河水向东直奔大海,沿途百姓流离失所。
今年河北地震,黄河又成了一个烂摊子。
……
十一月初八,朝会,赵顼询问众臣黄河治理之策。
宰辅大臣在前,诸多河道水利及河北官员列班而立。
朝会开始,宰相曾公亮陈报这几月的黄河水情。
都水监丞李立之上言,请求在恩州、冀州、深州、瀛州这四个州修筑新堤来抵御黄河水患。
赵顼询问大致要修筑多长的新堤。
李立之禀告大概有三百七十余里。
结果刚说完,北宋治水部门都水监的其他管事的人就炸了。
尼玛,从北流道蹦出来到现在二十年了,二十年来你知道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么?
天天尼玛在那里修堤,修了上千里堤坝和各式各样的防洪设施,你看黄河给面子不?
没有!
这不还是照决不误么?
现在还是修修修!
这到底要修到什么时候?
都水监丞宋昌立即上言称,暂且不用修这新堤。
如今二股河的河口河床太高,可以迎着河港修筑堤埽,多引河水进入二股河,以缓解四州的水患。
二股河是八年前黄河水灾冲出的一条水道,不过河口河床太高,分流的水量少。
河北都转运司这时也站了出来,表示修筑这样长的新堤需要征调八九万民夫,一个月才能完工,现在这几个州正遭受灾害,希望能延缓此事。
大家都不想这么修下去了。
都水监丞李立之见况,旋即又上言,“近岁冀州而下,河道梗溢,致上下埽岸屡危。”
“修筑新堤,其实非为久计,只是暂缓之策。愿相六塔旧口,并二股河导使东流,徐塞北流。”
李立之的意思是这北流河道不行,天天在河北那边刷存在感,不如干脆把它堵了拉倒!
以后安安心心地去维护二股河河道。
此话引得首相富弼和枢密使文彦博连连摇头反对,两人警告道,“诸位,六塔河之事犹在眼前!”
赵顼询问两人有何良策,两大重臣皆是沉默。
赵顼心中也是没有一个定论,治理黄河他也不是专家,但他也不能放任黄河不管。
……
朝堂上,意见不定。
不管是东流还是北流,又或者二流并行,都要谨慎行之,以民为重。
最后,赵顼下诏让司马光和入内副都知张茂则一起去考察四州的情况。
回来的时候还要一并查看六塔河、二股河。
司马光在翰林院中,早就不满王安石的诸多变法之论,借着出京之机,上言赵顼,“请河阳、晋、绛之任。”
被赵顼拒绝。
司马光是个有才能,也很有用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