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位同学,应该就是陈时了吧

沈薇属于诗词协会,而他属于作协,且上一世已是中作协的成员。

但因为他是从平城走出去的,之前受邀参加过平城的文学研讨会,对沈微也有过几面之缘。

“因为我也是第一次讲课,也没有专业教师的授课经验。”

“大家是为了诗词大赛做准备,我便给大家做一些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诗词,以及诗词的创作跟注意事项等。”

“咱们首先从诗词的总体说起。”

沈薇在黑板上写道:“什么是诗词。”

“诗词,是华国传统文学的重要体裁,广义上指“诗”和“词”的统称。”

“狭义上,可理解为通过凝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韵律节奏,表达情感、描绘意境或抒发思想的文学形式。”

“在坐的各位同学,应该都是对诗词有一定了解的,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诗的起源呢?”

沈薇面带微笑,看向众人。

台下,所有人都在小声交流着,片刻后,第二排的李轩举起了手。

这段时间,李轩可以说憋着一肚子火。

先是被陈时各种踩,今天,苏沫雪更是当着他面换座位,跟陈时坐在了一起。

哪怕他不断骗自己,苏沫雪有可能真的只是喜欢坐在第一排听课,但心里的怒气却依旧无法抑制。

跟陈时动手,他自然是没那个本事,但在诗词上面,他是不会认输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疯狂的学习,为的便是将陈时踩在脚下。

这一次,他一定要让别人知道,他李轩才是第一。

陈时不过只是运气好一点而已。

“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沈薇见此,笑着开口道。

而周围其他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李轩,除了中间位置的第一排。

李轩站起身,看了一眼苏沫雪的背影,缓缓吸了口气,带着自信神态道:

“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简单到丰富的漫长过程,贯穿了华国乃至世界文学的脉络。”

“诗的最初形态是口头歌谣,诞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祭祀仪式或情感表达中。”

······

可以说,诗最初是“脱口而出的情感与节奏”,没有固定格式,却饱含生活气息。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坐。”

沈薇笑着点了点头,抬手示意道。

迎着众人的目光,李轩坐下后,脸上又露出了以往那种风轻云淡的笑容。

既然诗的起源,刚才这位同学说了,那咱们再来看看,咱们华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

“相比于词,诗的起源是最早的,要从先秦说起。“

“奠基期,是从歌谣到文人诗。”

“《诗经》从西周至春秋,是华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篇,分“风、雅、颂”,以四言为主,语言朴素。”

“再到反映民间生活,如《关雎》写爱情,《七月》写农事,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

再到战国时代的《楚辞》,以屈原为代表,打破四言格式,句式灵活,多用兮字,开创了浪漫主义传统······

刚才,咱们说了诗的发展脉络,现在咱们再来说说诗的核心特点。

“同学们知道诗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吗?”

此时,李轩再次举起了手。

沈薇见此,笑着道:“看来,这位同学确实积极好学。”

沈薇抬手示意道:“请说。”

“诗歌的核心特点在于以凝练的语言为载体,通过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倾注,实现对生活、思想或心境的艺术化表达,兼具节奏韵律之美与想象空间的延展性。”

随着李轩话音落下,不少人低头窃窃私语。

有高三的学生低头跟旁边的人交流道:“这是谁啊,陈时吗?”

“应该是吧,看起来确实有两下子。”

“回答的很不错,请做。”

沈薇看向其他人道:“还有人要说,或者要补充的吗?”

很快,一个短发,戴着眼镜,长相中等的女生站了起来。

“高三刘梦萱。”

“好像是这次初赛的第二名。”

看到站起身来的女生,周围其他人小声道。

刘梦萱道:“诗歌常常突破常规的叙事逻辑,借象征、隐喻等手法。”

“让抽象的思绪与微妙的感触得以具象化呈现,在有限的篇幅里藏着耐人寻味的留白。”

“补充的很好,请坐。”

沈薇抬手示意,接着道:“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的都是对的,我在这里总结一下。”

“诗以言志为核心,形式多样。”

“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四言诗),历经楚辞,汉乐府,唐诗,五言、七言为主等发展,形成多种体裁。”

“古典诗,如律诗,绝句,讲究格律。”

“平仄,押韵,对仗,句式工整。”

“如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

“现代诗则打破格律束缚,句式、行数自由,语言更贴近白话·····”

沈薇说完,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古典诗词与现代诗词的核心区别。

“刚说到现代诗,咱们正好来说说,诗词的古典诗词跟现代诗词的区别。

“大家都应该知道,古典诗词跟现代诗词,在起源,形式,内容和表达上有显著差异,同时也存在一脉相承的情感内核。”

“那么它们的核心区别,有同学知道吗?”

还没等其他人说话,李轩再次举起了手。

“看来,这名同学在诗词方面的研究很深,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

教室后面,一群校领导及老师中,一名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夸奖道。

“确实很不错。”

其他几人闻言点了点头。

“这是那名叫陈时的学生吗?”

中年男子接着道。

孟靖:······

而在此时,旁边,文科班的语文老师胡峰脸色有些尴尬道:“副校长,那是我们文科一班的学生,叫李轩。”

“原来是这名学生,我之前也听到过,学习成绩也很不错。”

平城一中的副校长江川点了点头。

讲台上,沈薇见又是李轩,不由感到有些意外。

来的时候,她拿到了一份初赛的成绩单。

平城一中这次初赛,第一名是满分。

虽然初赛都是一些基础,但能拿满分,已经是很厉害了。

而眼前这名学生能,对诗词的了解,在学生中也已经算不错了,想来便是那名叫陈时的学生了。

沈薇笑着道:“这位同学,应该就是初赛的第一名,陈时同学了吧,看来对诗词方面确实很有了解。”

“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