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为什么要推掉?

姜芷梦犹豫一番,最终站在了雪人旁。

姜芷梦拍照片的时候,并不像其他女生那样,会摆造型,而是俏生生站在原地,绷着小脸。

陈时并没有打算去帮姜芷梦矫正姿势。

高冷少女性格本就是那般,在性格没有转变之前,让她摆出那种甜妹风,多少有些为难姜芷梦了。

而且在陈时看来,这也是独属于姜芷梦的风格了。

姜芷梦静静看着陈时。

从小到大,她还是第一次跟亲人以外的人一起堆雪人,而且,对方还是一个男生。

这在以前,是她从未想过的。

姜芷梦心里暗暗道:“只是堆雪人而已,反正也没有什么的。”

给姜芷梦拍完照片,陈时也让姜芷梦给他拍几张。

至于合照,并没有。

以两人现在的关系,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姜芷梦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这即便是单人照片,也已经很好了。

陈时这样做,并不是想要一张姜芷梦的照片,才拉着对方拍照的。

只是想将姜芷梦的每一次改变都记录下来。

上一世,姜芷梦的人生截至高三,除了学习,她的人生几乎没有其他色彩。

而这一世,自然不会再像以前那般了。

两人玩完以后,陈时将自己前面的雪人推倒。

“为什么要推掉?”姜芷梦有些不解。

“咱们自己堆起来的,我宁愿自己推掉。”

“至少不会被别人当皮球一样,一脚将头给踹飞。”

陈时看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雪人残骸。

“哦哦。”姜芷梦点了点头。

周五晚上下了大雪,后面两天的天气都是晴天,气温也回升了不少。

这次的复赛比赛地点,位于平城师范大学。

比赛时间从十点开始,截止十二点结束,总共两个小时的时间。

周一早上,陈时等人吃过早餐后,八点便坐车前往了平城师范。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来到了这里。

都是其他学校的学生,以及带队老师。

平城一中,这次的带队领导副校长江川,以及两名年级主任。

随着江川到来,旁边几个其他学校高中领导迎了上来。

身为高中校长这一层面的人,几人也算是老相识了。

虽然都是竞争关系,但至少表面上都把样子做足了。

“老江啊,刚才还说起你们学校,没想到你正好就来了。”

一名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男子笑眯眯道,正是二中副校长胡海峰。

“哦?”说起我们学校?”

江川闻言,露出了好奇神色。

二中的副校长胡海峰笑呵呵道:“这次的初赛,除了五中,你们学校可是唯一一个拿满分的学校了。”

“照这情况,我们其他几个学校,怕是只能沦为陪衬了。”

“哈哈哈,初赛而已,运气好罢了。”

江川闻言谦虚道,同时朝着陈时那边看了一眼。

其他人说,倒也不是真的恭维,毕竟满分也只是初赛而已,并不代表最终成绩,都只是表面做派而已。

但只有他知道,他们学校的满分,那可是有真本事的。

哪怕五中也有满分,他就不信,还能是陈时那种?

此时,一些学校的老师在扎堆聊天,而学校学生则是以学校为单位,站在一起,时不时互相打量着其他学校的学生。

可以说,来到这里的,基本上都是竞争关系。

但很多人的讨论点跟注意力,都不是哪个学校的学生给自己的威胁最大。

反而是哪个学校的女生最好看,哪个男生最帅,成为了大多数人的讨论点。

“那是哪个学校的啊,那个女生长的真好看,旁边几个也很不错哎。”

“那个男生长的也很帅。”

“要不······去要个联系方式?”

“还是算了吧,这么多人,多不好意思。”

九点半左右,所有人开始陆续进入比赛场地。

而各学校老师,则考场外等着。

复赛的比赛方式,依旧是笔试答题的方式。

陈时这次没有跟姜芷梦在一个考场。

陈时在八号考场,而姜芷梦在三号考场。

九点五十,两名监考老师走进了考场。

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秃顶男老师,以及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老师。

秃顶男老师看着众人道:

“相比初赛,复赛题型增加诗词翻译、对比分析、诗词创作等,难度高于初赛,全面考查学生诗词素养。”

“大家有120分钟,也就是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

“比赛结束,会依据复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选取这次参赛人里的前50名选手晋级决赛。”

“若成绩相同,依次比较诗词创作、对比分析题得分,高者优先晋级。”

“参赛者的前五十人。”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尽早提出来。”

众人闻言道:“没有。”

前五十名,平均下来,每个学校能晋级的学生人数,都不超过五人。

甚至这还是平均人数。

稍微偏差一些,有些学校可能一两个,甚至全部淘汰也不是没有可能。

十点钟,准时发试卷。

拿到试卷后,陈时先将自己个人信息都填上,随后便开始看起了整体题目。

相比初赛,复赛确实要难一些。

第一道大题是诗词理解与赏析,每题7分,共40分。

第二大题是诗词对比与探究,占了二十分。

第三大题是诗词创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专门考量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总分共占据了四十分。

陈时翻过试卷,从第一道题开始做起。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句以壮阔的景象开篇,奠定全词基调,请分析该句在情景交融上的艺术特色。

答:“时空交织,引发历史感慨,此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完美交融。

“大江东去”是眼前实景,属于空间范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将思绪拉回到遥远的过去,进入时间维度。”

“江水滚滚东流,冲刷着岁月,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千古风流人物”,也如同这江水淘尽的泥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