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纪律冲突

夜色沉沉,训练场上只剩几盏昏黄的灯亮着。张猛坐在营房角落,手里握着那把旧大刀,刀柄已经被他磨得发亮。耳边还回响着白天教官的训斥声——“若这是真实战场,你不仅会死,还会连累整个排!”

他咬了咬牙,心里憋着一股火。

这天的夜间突袭演练,原本一切都在计划之中。队伍分成两组,模拟敌我对抗。张猛被编入主攻队,负责从侧翼包抄。可就在接近“敌方”据点时,他按捺不住性子,觉得绕远路太慢,干脆独自摸进阵地,想先打掉几个哨兵再说。

结果呢?他的行动提前暴露了目标,对方迅速调整部署,主攻队陷入被动,演习直接宣告失败。

“我只是想更快结束战斗。”他在心中反复念叨这句话,却知道这话在军营里不值一文。

帐篷外传来脚步声,有人低声交谈。张猛抬起头,看见几名战友从门口经过,神情冷淡,没人看他一眼。他知道,他们不是生气,而是失望。

他站起身,把大刀放回床头,走出帐篷。外面风有些凉,远处操场上还隐约有体能训练的声音。他望着那些整齐列队的身影,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山里的老大,而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第二天清晨,张猛被叫到了指挥部。

屋内光线昏暗,几名军官围坐在桌前,神情严肃。教官站在一旁,目光如炬。

“张猛!”教官开口,“你在昨天的演练中擅自行动,导致整场演习失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张猛低头站着,没有回答。

“这意味着,在真正的战场上,你会让战友送命。”

空气凝固了几秒,教官继续说道:“现在,你要写一份检讨书,向全营公开认错。”

张猛一愣,脸上闪过一丝不服气。

“我不识字太多……”他说。

“那就学。”教官语气坚定,“军队不是义气场,是纪律铁律。你既然来了,就得守规矩。”

话音落下,张猛默默点头。

午后,营部文书室。

陈启铭坐在桌前,手边摊开几张纸,正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张猛站在旁边,显得有些局促。

“你说吧,我来记。”陈启铭抬头看了他一眼。

张猛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那天的情况:“我以为快一点就能赢……但我没想过其他人怎么配合。”

陈启铭点点头,笔尖不停。

“我以前在山里带人打仗,都是靠直觉和经验。但这里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少一个都不行。”

陈启铭停下笔,看着他,“你现在明白了?”

张猛苦笑了一下,“算是吧。”

陈启铭合上本子,轻声道:“你是个好战士,但好战士不只是勇猛,还要懂得听令、守纪。”

张猛沉默片刻,伸手接过那份检讨书,眼神落在“纪律”二字上,久久未语。

傍晚,操场集合。

全营官兵列队整齐,气氛肃穆。张猛站在最前方,手中攥着那份检讨书,声音略显沙哑。

“我……在昨天的演练中,擅自行动,破坏了整体部署。我知道错了。军队不是一个人的战场,是大家的战场。我会记住今天的教训,以后不会再犯。”

说完,他深深鞠了一躬。

台下一片寂静。

然后,有人鼓掌,接着是更多的人。掌声并不热烈,却透着一种认可。

张猛抬起头,看到人群中有人对他点头,也有人露出微笑。那一刻,他感觉胸口压着的石头终于松了一些。

夜晚,营房内。

老兵王德胜靠在床上,一边擦拭枪械,一边对旁边的兄弟说:“张猛这个人,心是好的,就是不懂规矩。”

“是啊,他以前在山里习惯了,现在要改过来不容易。”另一人附和。

这时,张猛走进来,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他没有打断,只是走到自己的铺位坐下,默默地打开背包,取出一本破旧的识字课本。

“你干嘛?”王德胜问。

“学写字。”张猛低声答道。

众人一怔,随即又各自低头做自己的事。但谁也没说话,屋里只剩下翻页声和铅笔摩擦纸面的沙沙声。

接下来的几天,张猛像变了个人。

他不再抢着冲第一,而是认真听从指令;训练时也不再自作主张,而是多看、多问、多练。虽然动作依旧刚猛,但节奏变得稳重了许多。

一次战术课上,教官讲解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张猛听得格外认真。课后,他主动留下来请教问题,甚至请人帮忙画图分析阵型变化。

有一次,教官问他:“你怎么变这么快?”

张猛笑了笑,“我以前总觉得打仗靠的是胆量,现在才明白,打仗更靠脑子。”

教官点点头,“你能想通这一点,就说明你成长了。”

某日深夜,营地例行巡逻。

张猛被安排在东南角值守,搭档是一名年轻的传令兵。两人并肩走在黑暗中,脚下的泥土带着露水的湿意。

“张班长,你以前真的在山里当过绿林好汉?”小兵好奇地问。

“嗯。”张猛应了一声。

“那你那时候杀人了吗?”

张猛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杀过,为了活命。”

小兵缩了缩脖子,“那你现在后悔吗?”

张猛望着远处漆黑的树林,摇了摇头,“不后悔,但也不想再那样活着了。”

他顿了顿,补充道:“现在的我,想活得像个真正的人。”

小兵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多问。

风从林间吹来,带着夜的寒意。张猛紧了紧身上的军装,眼中闪过一抹光亮。

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只要一步步走下去,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