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宣传抗日聚民心

硝烟未散,山林间仍弥漫着火药的焦灼气息。李龙靠在岩石上,腹部的伤口隐隐作痛,但他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他望着地图,手指缓缓划过那些熟悉的山路和村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士们饥饿的眼神和百姓们担忧的脸庞。

这一仗,他们守住了阵地,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弹药几乎耗尽,粮食更是紧缺。若再无外援,根据地恐怕撑不过几日。

“不能再等了。”李龙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抹坚定,“必须让百姓真正站到我们这边。”

他召集了几名骨干战士,简单交代了任务后,便带领队伍悄然下山,朝着最近的几个村庄进发。

第一站是王家沟,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子。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看到八路军到来,神情有些迟疑。

李龙率先走上前,声音沉稳有力:“乡亲们,我是八路军的李龙。我们不是来征粮的,而是来告诉大家,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日本人!”

一位年长的村民皱眉道:“我们不是没试过……可日本人太狠了,谁敢出头,全家都得遭殃。”

一名年轻的战士立刻站了出来,他是本地人,名叫赵铁柱,曾在一次日军扫荡中亲眼看着自己的弟弟被刺刀挑死。他红着眼眶说道:“我弟弟就是这么死的,但后来我们组织了民兵队,配合八路军打了几次伏击,把那支小队全歼了!你们看,我们还活着,日本人也没能把我们怎么样!”

村民们听了,神色渐渐有了变化。

李龙趁热打铁:“我们不求大家立刻参军,只要愿意给我们提供情报、帮忙藏粮、送些干粮,我们就感激不尽。你们每一份支持,都是对抗战的贡献。”

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中年汉子,拍着胸脯说:“我信你!我家还有半袋玉米面,可以给你们送去。”

赵铁柱激动地点头:“谢谢大哥!我们会记住这份情谊。”

就这样,一个个村子走下来,一次次宣讲,一次次现身说法,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信任这支队伍,也开始主动提供帮助。

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李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他们在某村刚刚宣传完,第二天日军就会派兵前来搜查,并带走几名可疑人员。

“有人通风报信。”李龙眉头紧锁。

他不动声色地安排了几名战士暗中观察,果然发现了端倪——有一个叫刘二狗的村民,总是避开八路军的宣讲会,而且每次队伍离开后不久,他都会借口去镇上赶集,一去就是大半天。

更可疑的是,有一次,有个自称能提供情报的村民,在情报交接时表现得异常急切,甚至还没等确认真假,就索要报酬。

李龙心中警觉,决定设个局。

他故意放出一条假消息:说八路军将在三日后袭击镇上的一个小据点。然后安排战士们埋伏在村外,观察谁会在夜里偷偷出门。

那天夜里,果然看到刘二狗鬼鬼祟祟地溜出村子,朝镇方向走去。他走路时低着头,脚步匆忙,像是怕被人认出来。

战士们悄悄尾随其后,直到看见他走进了一处偏僻的草屋,屋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天亮后,李龙带着人冲进去,当场抓住了刘二狗,还在他身上搜出一张写满字的纸条——上面正是那条虚假情报的内容!

面对质问,刘二狗脸色苍白,结结巴巴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你是不是以为,这样就能保住自己一家人的命?”李龙冷冷地看着他,“可你有没有想过,你害了多少人?”

刘二狗终于崩溃,哭着跪倒在地:“我不是有意的……日本人让我带话,说只要我听话,就不会动我爹娘……我以为只是个小情报,不会有什么大事……”

李龙沉默片刻,最终下令将他关押起来,等待进一步审讯。

这件事也让更多百姓看清了日军的残暴与欺骗,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抗日队伍。

几天后,王家沟的一位老妇人找到李龙,说她家里还藏着两袋红薯干,愿意全部送给队伍。

“你们为我们拼命,我们也该做点什么。”她语气坚定,“别再说什么借不借的,这是咱们的命根子。”

李龙感动地接过东西,郑重地点头:“谢谢您,我们会用这些物资守住这片土地。”

队伍的士气也因此高涨起来。许多青壮年纷纷报名加入地方民兵队,有的主动承担起运输和侦察的任务,还有的自愿充当联络员,协助传递情报。

李龙站在山坡上,看着村庄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宣传行动,而是一场人心的凝聚。百姓不再是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成为了抗战的一部分。

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泥土和炊烟的气息。李龙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战士说道:“走吧,下一站,李家庄。”

他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挺拔,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