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癌的概述

1.什么是食管癌

食管癌,俗称食道癌,是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等,随之而来的便是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如不及时诊治,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脏器的转移,进而威胁患者生命。

据统计,2020年,世界范围内食管癌新发病例60.4万,因食管癌死亡病例54.4万,而我国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世界半数以上。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腺癌两种。其中,鳞癌较为常见,约占全部病例的90%;腺癌相对少见,好发于食管下段,也就是胃以上10cm内的食管。在亚洲、非洲、南美和非裔的北美人中,鳞癌是食管癌的主要类型,饮食过烫、酒精和烟草是主要危险因素,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鳞癌的癌前病变。对于腺癌,其主要危险因素是胃食管反流病和肥胖,癌前病变为Barrett食管。

食管癌一直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6位,因癌死亡率位居第4位。男性食管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在40~80岁,农村地区食管癌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苏北区域。其他高发区与中原移民有关,包括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区。我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发病部位常为食管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