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抑郁症状的识别与应对

小案例

张某,男,45岁,某公司高层领导。半年前因为他决策失误,导致公司损失惨重。此后,张某非常自责,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导致公司损失,自己拖累了公司和家人,不愿出门,逐渐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等症状,甚至有跳楼自杀的想法,家属带其到医院就诊。患者主诉近2年都感到工作压力很大,都忘记快乐是什么感觉了。家属也反映患者经常加班,回家就睡觉,与家属交流也较少,家属一直以为患者是太累了,也没引起重视。那么,家属或照顾者如何早期识别患者抑郁症状?如何帮助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呢?

定目标

1.了解抑郁症状的表现,学习辨别抑郁症状。

2.学会帮助患者应对抑郁症状。

跟我学

除抑郁障碍患者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也有可能合并抑郁症状,下面主要以抑郁障碍患者为例介绍抑郁症状。

一、抑郁症状的表现

1.核心症状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症状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部分抑郁障碍的患者可能会伴有烦躁、易激惹等情绪表现。

2.躯体表现

主要有乏力、食欲缺乏、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心慌、胸闷、头晕、头痛、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如果既往有躯体疾病,通常既往躯体疾病的症状会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缺乏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3.认知表现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一样”“脑子感觉慢了半拍”。可见的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严重者对答困难,交流无法顺利进行。患者出现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4.行为表现

患者表现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或者通过自伤的方式缓解抑郁情绪。

5.其他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除了有抑郁症状的表现外,在某个时间段存在兴奋,精力充沛,不需要睡觉也不觉得累,自我感觉很好,觉得自己很有能力等表现。在对患者抑郁症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这种特别兴奋的情况。

二、抑郁症状的观察与识别

家属或照顾者了解抑郁症状的表现特征后,要通过对患者行为和情绪的观察,结合有无躯体不适感,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缺乏、心前区疼痛、头晕、胃肠道不适等主诉,及早识别患者的抑郁症状。当然,对于患者躯体不适的主诉一定要排除躯体疾病。也可以结合使用一些评估量表来帮助筛查抑郁症状。

1.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

从患者的认知、行为表现,结合躯体症状,综合考虑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患者早期表现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做事情提不起兴趣或感到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早期症状容易被家属或照顾者误认为是太累或压力太大而被忽视,通过从患者的主动言语减少、睡眠障碍、情绪不好、高兴不起来、不想动、不愿参加活动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存在抑郁,如果超过2周还不能缓解,家属或照顾者要引起重视。案例中患者家属对患者的一些抑郁症状的早期表现没有重视,差点造成悲剧。严重者出现自觉脑子反应慢、转不动,觉得自己是个废人、没有用,孤僻不参加任何活动,对生活感到无助、无望等,甚至伴有自伤自杀的观念、言语或行为等。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脾气大、烦躁、易激惹、异常兴奋、精力充沛、自觉能力强、活动多等表现。

2.危险性观察

对于抑郁症状患者最大的危险就是自杀。家属或照顾者要警惕患者因受抑郁情绪困扰导致的痛苦和严重睡眠障碍;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流露出轻生的言语(例如会流露出“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等);是否有看不到希望,觉得自己没有用,只会拖累家人,成为社会的负担等言语;是否有交代后事或收集刀具、绳索等危险物品的行为;是否有反常行为(例如主动提出想要去很久没去过、对患者而言又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将自己喜欢的物品送给他人,有囤积药物或者设法支走家属或照顾者等)。

3.患者健康问卷抑郁分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的使用方法

可以使用相关量表来识别和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这里重点介绍目前使用较普遍,而且条目较少,使用简单、方便的一个自评工具——PHQ-9。PHQ-9包括9个条目,患者根据最近2周自己的感受对每一条做出评分: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评0分,只是几天的时间有这种感觉评1分,超过一半的时间有这种感觉评2分,如果是几乎每天都有这种感觉评3分。9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就是该患者的得分,最高为27分。得分在0~4分考虑该患者暂时没有抑郁;得分在5~9分考虑可能有轻微抑郁;10~14分考虑可能有中度抑郁;15~19分可能有中重度抑郁;20分以上可能有重度抑郁,具体内容详见附录二。

三、抑郁症状的居家应对方法

1.保证患者安全

保证患者居住环境或活动范围的安全。查看门窗,确保不能让患者找到跳楼的条件;收好刀剪、绳索、玻璃制品、开水瓶、打火机等危险物品,不让患者有接触到的机会,断绝患者获得自杀工具的机会。对于自杀风险很高或自杀企图特别强烈的患者要有专人陪伴,时刻掌握患者的动向,防止患者外走或寻找到自杀机会。

2.鼓励患者表达其抑郁情绪

患者刚开始时可能有意愿表露自己的心迹,会与身边的人哭诉,倾听者不要阻止患者哭泣,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作为家属或照顾者,要多陪伴患者,鼓励患者多说,了解其内心想法,从而能加强防范,以防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同时,不否定患者的感受,不随便建议,让其多与周围人沟通,向亲朋好友倾诉宣泄,寻求精神支持。

3.引导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

鼓励患者回忆以前成功的、美好的经历;鼓励、帮助患者完成或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体会成就感;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以增强患者对生活的掌控感,建立信心和希望。避免让患者处理一些在目前状态下没有能力应对的工作或家务事,避免让患者压力过大或进一步产生挫败感而引发或加重抑郁症状。

4.引导患者觉察、接纳自己的抑郁情绪

面对患者的抑郁情绪,家属或照顾者要做到内紧外松,即思想上高度重视,严防患者自杀行为,言语和行为上不要让患者产生病入膏肓的感觉。引导患者觉察、感受自己的情绪,不要回避、害怕,主动与患者讨论对抑郁情绪的看法和感受,让患者认识到这种情绪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只是每个人持续的时间和程度不一,每个人对抑郁情绪的看法和应对方法也不一样;抑郁情绪就像感冒病毒一样,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努力克服它带来的一些不好的感受,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5.积极帮助患者改善睡眠

根据患者失眠的表现和睡眠的习惯,营造适合患者的睡眠环境,应用一些促进睡眠的方法,如让患者睡前喝温牛奶、泡脚,不看刺激的电视电影,不看手机,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陪伴患者一起做放松训练,适当安排患者参与家庭活动,让患者产生累的感觉,也有助于睡眠。在上述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帮助患者睡眠。

6.督促陪伴患者规律运动

运动会导致机体持续分泌内啡肽,引起大脑兴奋,可以缓解抑郁情绪。但是,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一般都不想动(不要误会患者懒),要根据患者平时的爱好,安排一些其感兴趣的运动,家属或照顾者要陪同、鼓励、督促,切不能只要求患者运动,而家属或照顾者自己坐在旁边看或念叨;同时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时定点,形成习惯;也可以安排一些轻松愉悦的家庭活动,培养患者在音乐、书法等方面的爱好,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陶冶情操,缓解抑郁情绪。

7.寻求帮助

发现患者抑郁症状严重,如已影响到了生活、工作或人际交往等,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或者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选择去专科医院就诊。

加油站

重视老年人的抑郁问题

根据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总人数为20 056万人。老年期抑郁障碍是困扰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问题,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还会使其变得孤僻、悲观,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抑郁患者的表现以躯体不适症状和认知改变为主,情绪体验不是很明显,不太容易被识别。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老年人的抑郁。下面,重点介绍一下老年抑郁的主要特征。

1.心境症状

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觉得没有乐趣、没有意思,兴趣下降,不能体会到愉快感,有持续的情绪低落,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认知功能的损伤,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掩盖。

2.躯体症状

躯体不适是老年期抑郁障碍特别突出的表现,可以在身体各个器官及部位出现,如心慌、心悸、胸闷、胸痛、胃灼热、恶心、腹痛、腹胀、头晕、头痛等各种异常疼痛以及敏感,还会出现早醒、入睡难、彻夜不眠、食欲缺乏等问题。躯体不适往往最早被注意到,比心境症状更突出、更明显。由于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都在衰退,各个器官会存在器质性病变,所以,容易把老年期抑郁障碍的躯体表现归于器质性问题。

3.认知症状

可以感到脑力不足、记忆力下降,常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脑子反应慢、语速慢,很容易与老年退行性病变混淆。认知症状比心境症状更明显,变化也很突出。

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注老年期抑郁障碍,可以开展普查,多设立早期预防项目。家庭支持对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要照顾老年人的感受,比如多陪伴老人,多鼓励、陪伴老人参加社会活动;教会老人使用一些现代化的生活手段,例如网上购物、微信聊天等,让其觉得没有被时代、社会、家庭所淘汰。

划重点

抑郁症状通常包括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思维迟缓等表现,并伴发躯体、行为和认知方面的症状。要通过对患者的情绪及行为观察,及早识别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自杀风险。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安全;识别、接纳患者的抑郁情绪;通过鼓励患者表达其感受、引导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鼓励和陪伴患者运动等方法,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抑郁症状。

试试手

1.张某出现了什么症状?

2.从哪几个方面识别抑郁症状?

3.家属或照顾者应该怎样应对张某出现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