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践案例(2021)
- 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编著
- 2237字
- 2025-03-15 05:50:46
【实践案例·襄城县】县外住院率一年降两成,统筹建设医共体显成效
□襄城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以入选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于2019年成立了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努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据统计,2020年襄城县参保人员住院较2019年同期减少18 910人次,同比减少16%;县内住院患者减少13 437人次,同比减少14%;县外住院患者减少5 473人次,同比减少22%;县内住院就诊率提升1.57%,达到80.78%(图1-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62次,节省资金71.01万元,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图1-7 2019—2020年参保人员县内外就诊量对比
高位推进,有力保障科学规划
首先,调整加强县医改领导小组,实行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把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其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管办分开,结合实际,出台《襄城县医疗健康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章程》,理清了管办职责。
最后,制定县医管委、县卫健委、医疗健康集团及成员单位责权清单,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制度保障。县医管委通过定期例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有效的协同推进工作合力。
在此基础上,2019年9月成立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县人民医院牵头,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医疗健康集团分院,实行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同质化服务。乡镇卫生院院长变身为分院执行院长,分院人员由总院统一招聘、考核和培训。在保持成员单位机构名称、性质、编制、法人资格、职责任务、政府投入、优惠政策“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七统一”管理,成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六大共享中心”,提供同质化服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服务贯通。通过有效整合各医疗机构资源,协同管理,初步实现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纵横联动、同质化管理的基础。
分层施策,全面提能赋能
在县一级,依托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五大中心”建设、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县创建省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通过评审验收并晋升首批县级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获评二级甲等中医院,逐步实现了“县强”目标。
在乡一级,依托“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县医疗健康集团学术讲座、坐诊查房、院科帮扶、名医回乡、科室共建等“传帮带”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年底,下派专业技术人员346人次,业务指导1 175人次,免费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54人;统筹使用800万元抗疫资金,为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发热门诊5个、发热哨点诊室11个。2020年,颍阳镇卫生院获评“优质基层服务行”活动推荐标准,茨沟等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乡活”目标。
在村一级,依托村卫生室“清零行动”,使全县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拥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扎实开展“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下派医务人员驻村诊疗。利用666万元转移支付资金,为村卫生室购置全自动血压计、血糖仪、健康体检机、心电采集盒、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并为乡村医生办理医疗责任险,安装网络宽带,进一步筑牢卫生健康村级网底,做到了“村稳”。
强化支撑,加速信息化建设
2019年11月,一期投资2 470万元,建成涵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远程协同服务、互联网线上服务、“健康大襄城”公众服务等共计22个系统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专网,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了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为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020年,影像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患者11 443例,心电中心完成5 778例患者诊断,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患者300多例。
以点带面,稳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2020年9月,县人民医院牵头5家乡镇卫生院试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基本原则,5个乡镇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支付给医疗集团统筹使用。
医共体实行县域内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为区域内参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药物,有效提升了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减轻群众就医资金压力。
医保试点按人头打包支付医疗健康集团资金略有结余,全县医保资金收支总体持平,有效遏制了医保资金连年超支的势头。
下一步,将着力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夯实医共体建设的政治根基;坚持政府主导,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效益优先,着力发挥医保资金杠杆调节作用;坚持机制创新,着力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坚持权责统一,着力建立医共体利益联结机制,为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路先行。
点评
襄城县域医疗卫生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医共体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利益机制,从这方面理解,襄城改革还需要扩面和深化。所谓扩面就是医保总额付费要总结5个试点乡镇的成效,尽快全面推广到全县16个乡镇;所谓深化,就是要将医保资金交给医共体管理改变为医共体参与医保资金的总额预算管理。河南省多个县的实践经验表明:直接将医保资金交给医共体管理,往往会增加医院管理成本,而且难以产生结余。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医共体利益机制,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