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实践案例(2021)
- 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编著
- 3382字
- 2025-03-15 05:50:46
【实践案例·阜南县】“五心”铸就医共体“阜南样板”
□阜南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5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启动首批试点,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牵头,分别与6家乡镇卫生院组成3个医共体。2017年,3个医共体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良苦“用心”,通过对内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对外深化与三级甲等医院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实行以“两包三单六贯通”为主要内容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破解医改前县、乡、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让县、乡、村医疗机构真正成为“一家人”。改革以来,县内住院率达到76.1%,乡镇卫生院门诊量达到152万人次,较改革前的94万人次增长62%;县级医院全年三、四类手术达到1.3万台次,较改革前的2 529台次增长4倍以上,乡镇卫生院年度外科手术突破4 000台次(表1-1 ),在医改的道路上,阜南县探索出了符合新时期中国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医共体阜南方案,相关改革经验被全省、全国各地广泛借鉴,孙春兰副总理专题批示进行经验推广。
表1-1 阜南县改革前后主要医疗服务数据对比

续表

精心谋篇,以“城乡一体”的架构兜牢医改“网底”
强县级能力,实现“大病县内治”。县级医院与优质三级甲等医院深化合作,与知名医院合作联办;县级各医院组建学科专科联盟,依托各自优势,重点发展优势科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办法,聘请合作医院教授为重点科室的专家,培养、指导县级医院科室开展业务,定期选派青年骨干赴合作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专科医生和学科带头人。如县医院2016年以来共派出35名医护人员到天津环湖医院进修学习全国领先的静脉溶栓技术,截至2020年年底已完成3 000多例。
提基层水平,实现“小病就近看”。全县组建3个医共体,县级牵头医院全面落实医共体对口帮扶指导;选派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副院长,重组领导班子,派出驻点医师长期坐诊;乡镇卫生院选派300余名骨干人员到县级医院免费进修。通过资源下沉和服务能力提升,百姓对乡镇卫生院信任度提升,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完全可以诊治。
增村级动力,实现“未病共同防”。实施“百名医师进村室”师带徒工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凸显村级防未病和健康管理服务职能,使乡村医生成为健康宣教员、慢性病管理员和县乡导诊员,随时护佑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积极拓宽村级增收渠道,增加签约服务、医共体转诊和奖励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待遇稳步增长,推动村级服务转型,2020年乡村医生年人均收入达到4.8万元,较改革前提高80%。
优转诊服务,实现“服务上下联”。投资400万元为28家乡镇卫生院配备32辆“120”急救车;制定县、乡医疗机构分级病种诊疗规范,凡下级能收治的,一般不允许轻易向上转诊;完善上下转诊信息化系统,实行转诊电子备案,落实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转诊条件的,形成“以急救车为转运链条”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将双向转诊纳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年度双向转诊2.6万人次。
悉心培元,以“回归公益”的初衷开辟医改新路
财政倾斜扶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导向,持续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倾斜力度,5年来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50多亿元。划拨土地600余亩用于4家县级医院新区建设,县中医院、县三院、县妇幼保健院新区已投入使用,县医院新区已完成奠基;启动28个乡镇卫生院规划和改扩迁建。
资源有效共享。推行基本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按人头预算的资金“两包”,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行管理和外部综合监管制度的责任“三单”,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耗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源“六贯通”管理,破解医改前县、乡、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信息互联互通。启动“智慧阜南”项目,建立“健康云”,以“互联网+”搭建信息高速路。筛选常见病、多发病,整理“疾病谱”录入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健康精准管理和服务。开展身份认证卡和绩效服务卡“两卡制”、语音外呼和诊疗助手“智医助理”服务,提高医务人员效率。
真心培育,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夯实医改根基
在人才引进上发力。做好规定动作,按照上级规定,超前谋划,主动对接,2014—2020年已实现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签约67人,实施自选动作,倾斜政策扶持,出台人才引进二十条和专业技术人才购房补贴政策,进一步强化政策奖励,目前已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6名,发放各类奖励资金1 500万元,5年来累计招录专业技术人员1 263名。鼓励创新动作,通过5次校园直招共招录人才126人,探索实施“县招乡用”“县管乡用”补充人才185名。
在人才激励上着力。兜网底,每年投入近8 000万元全额保障基层卫生院人员经费,按照不低于村干部待遇,为879名持证在职在岗的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优绩效,落实“两个允许”,全面实施以“一保两变三倾斜”为内容的绩效分配改革,绩效重点向临床一线、重点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将药品收入排除在绩效奖励之外,如县人民医院儿科的绩效比例较其他临床科室高20%以上。给荣誉,县组织部门定期组织包括卫生系统在内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进行统一休假、疗养,广泛开展各类先进表彰,给予相应表彰和经济奖励;对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表现优异的医务人员优先提拔选用。
在人才使用上用力。全面实施“编制周转池”改革,按照一院一策,共核定县级医院周转池编制2 070个、社会化用人名额1 380人,医院岗位基数较改革前增加1 232个,相应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增加837个,有效满足公立医院聘任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需求。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708人完成入编,3年来新增中高级职称聘任人员78名,正高职称5名,乡镇卫生院12人晋升高级职称。积极申办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技能竞赛,以赛带练,常态化开展乡村医生能力培训班,全县继续教育学习参学率和达标率始终在90%以上。
倾心共享,以“全民健康”的追求升华医改境界
整合健康服务资源。整合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妇幼等队伍开展健康服务,成立慢性病健康服务专家团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县级医院为患者开具用药和健康教育“双处方”;乡镇临床医生实行“分级管理、团队协作”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促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融合。
完善健康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把公益性质、医疗质量与服务效率、医院运行管理、医疗费用控制、医患满意度作为对医院的主要考核指标。把群众发病率、重点人群管理情况、群众自费负担情况、群众就医满意度、健康素养提升情况等纳入对医共体医院的重点考核内容。
实施健康服务行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重点人群和贫困人口为签约对象,实行县乡村“1+1+1”签约,加强健康一体机的管理使用,提高慢性病人群血压、血糖控制率,减少慢性病多发、频发现象。对评选出的30个健康促进村、812个健康家庭和100名健康长寿老年人进行隆重表彰,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树立了人人向往健康的良好风尚。
多重成效,彰显用“心”改革魅力
改革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县内住院率达到76.1%,较改革前上升3%;全县村卫生室门诊量较改革前下降50%。县级医院住院前50种疾病住院患者个人自付金额由改革前的1 339元降低到817元,降低39%,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实际补偿比和县内住院实际补偿比分别达到66.2%和81.3%,均较改革前提高6%。
药品耗材收入比下降。改革以来县级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比降至39%,其中药占比仅为22%,较改革前降低20%;卫生院药占比为45%,降低20%。
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明显提高。推进薪酬制度改革,目前三家县级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40%,县、乡医疗机构职工年工资分别达到11.2万元和9万元,较改革前(7.6万元和4.5万元)分别提高47%和100%。
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引进及重点科室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县级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新增400余台(件),截至2020年年底,全县每千人拥有床位、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5.16张、1.58人和2.09人,较改革前分别提高85%、42%和48%。
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突破。通过科学制定、落实专科建设规划,县级医院收治病种结构明显优化,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县级医院全年三、四类手术达到1.3万台次,较改革前的2 529台次提高4倍以上。
乡镇服务能力显著恢复。乡镇卫生院年度外科手术突破4 000台次,较改革前提高约8倍;门诊就诊152万人次,较改革前的94万人次提高62%。
点评
阜南是医共体改革的一面旗帜,“两包三单六贯通”的经验起步早、效果好。尤其是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能力提升方面,值得中部地区的医共体试点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