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疑难病例评析
- 阮祥燕 (德)托马斯·拉贝 (德)阿尔弗雷德·奥托·缪克主编
- 2524字
- 2025-03-18 22:09:10
病例7 绝经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癌术后MHT治疗1例
一、病历摘要
56岁女性,因“子宫肌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7年,睡眠不佳、潮热、烦躁2年”于2013年1月首次就诊。
1.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遗传病及肿瘤家族史。2006年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月经、婚育史
患者已婚,G4P1,流产3次,LMP:2006 年。
3.妇科检查
外阴正常,阴道畅,少量白色白带,子宫颈光滑,盆腔空虚。
4.初步诊断
围绝经期?
5.辅助检查
(1)性激素六项:E2 24.0pg/ml,LH 10.1IU/L,FSH 29.4IU/L,T 0.39ng/ml,P 0.33ng/ml,PRL 5.1ng/ml。
(2)甲状腺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血皮质醇测定、血常规、凝血、肝肾功未见异常。
(3)乳腺钼靶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双乳腺病。
(4)更年期生理功能测定: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轻度张力性尿失禁。
(5)经阴道子宫及双附件超声、心电图、骨密度、宫颈细胞学未见异常。
6.确定诊断
(1)绝经期综合征。
(2)子宫次全切除术后。
(3)乳腺增生。
7.治疗方案
替勃龙1片,1次/d,口服。
8.随访
用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因个人原因,于2013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自行停药,未规律随诊。
2015年1月再次出现潮热出汗就诊。性激素六项:E2 11.8pg/ml,LH 42.2IU/L,FSH 50.7IU/L,T 0.24ng/ml,P 0.45ng/ml,PRL 10.2ng/ml。甲状腺功能、胰岛素释放试验、血皮质醇测定、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心电图、经阴道子宫及双附件超声未见异常。宫颈细胞学未见异常。乳腺钼靶:乳腺纤维囊性变,考虑BI-RADS 1类。更年期生理功能测定:绝经综合征。各项检查无激素治疗禁忌,给予半水合雌二醇贴片每周1贴,外用,共4周;替勃龙1片,1次/d,口服,用药后症状明显缓解。此后一直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2016年5月复查乳腺钼靶:乳腺增生,BI-RADS 3类。因患者担心,停止替勃龙及半水合雌二醇贴片治疗。患者停药1周后即出现潮热、盗汗、睡眠差,故再次给予替勃龙1片,1次/d,口服,患者症状缓解,规律用药并随访。6个月后复查乳腺钼靶:乳腺纤维囊性变,BI-RADS 3类。
2017年1月出现潮热、盗汗加重,复查性激素:E2< 11.8pg/ml,LH 41.2IU/L,FSH 55.4IU/L,T 0.20ng/ml,P 0.3ng/ml,AMH < 0.06ng/ml。调整替勃龙 1.5 片,1 次 /d,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片,1次/d,口服。症状明显改善。每1~3个月复查,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调整替勃龙及戊酸雌二醇片用量。
2018年1月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穿刺病理考虑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①甲状腺左叶及峡部:乳头状癌,侵及甲状腺被膜;②甲状腺右叶:滤泡大小不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灶区多核巨细胞聚集;③左、右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复查,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用量。
2018 年 3 月妇科内分泌门诊复查,性激素:E2 < 11.8pg/ml,LH 35IU/L,FSH 42.2IU/L,T 0.34ng/ml,P 0.19ng/ml,PRL 7.3ng/ml,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96.2μg/dl,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AND)1.46ng/ml,SHBG 20.1nmol/L,游离睾酮指数(free testosterone index,FAI)5.9;胰岛素释放试验未见异常;经阴道子宫及双附件超声未见异常;乳腺钼靶:乳腺增生,BI-RADS 3类。诊断:绝经期综合征;双乳增生;甲状腺癌术后。给予替勃龙1片,1次/d,口服;雌二醇凝胶1.5mg,1次/d,外用。此后坚持常规复查(不超过半年1次)及激素治疗,无异常发现。
2019年4月因患者自行扪及乳腺包块,行超声检查提示乳腺占位,行右乳腺包块微创手术,术后病理:乳腺组织局灶见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聚集。复查骨密度无明显降低。
2019 年 8 月 复 查 性 激 素:E2 < 11.8pg/ml,LH 44.2IU/L,FSH 55.6IU/L,T 0.17ng/ml,P 0.39ng/ml,PRL 9.8ng/ml,DHEAS 100.0μg/dl,AND 1.17ng/ml,SHBG 19.7nmol/L,FAI 3.0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5.2mmol/L。自行停用雌二醇凝胶,调整替勃龙3/4片,1次/d,口服。此后定期复查,无不适及异常,故替勃龙减至1/2片,1次/d,口服。
2020年6月患者自觉潮热,复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调整替勃龙至1片,1次/d,口服;嘱定期复查。患者规律用药至今,现无潮热、盗汗、睡眠障碍等不适,继续定期复查(最迟半年1次),用药至今。
2021年1月乳腺钼靶:乳腺增生,BI-RADS 3类。
二、病例分析
绝经激素治疗的把控,需要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在有适应证、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但也绝非可怕不可及。
该患者因子宫肌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7年,出现睡眠不佳、烦躁、潮热等症状,于2013年门诊就诊,性激素检测提示雌激素偏低,FSH升高,诊断绝经期综合征,有激素治疗适应证,且无乳腺癌、无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无活动性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禁忌证,遂开始MHT治疗。考虑患者系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无需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但患者乳腺增生,属激素治疗慎用情况,故选用不增加乳腺密度的替勃龙治疗,每1~6个月随诊,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性激素、经阴道子宫附件超声、乳腺钼靶、骨密度等。患者潮热等血管舒缩症状缓解,检测各项指标无异常。治疗过程中,根据复查时患者症状变化、用药持续时间,不断调整用药种类(包括替勃龙、半水合雌二醇贴片、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凝胶等)及剂量,2018年患者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监测甲状腺功能。鉴于每次减药或停药后症状复发,故术后继续替勃龙治疗。现患者激素治疗8+年,其中甲状腺癌术后用药至今3年,乳腺良性病变术后2年,血管舒缩症状缓解,骨密度无明显降低,未发生乳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意外及深静脉血栓,各项生化指标未见异常,治疗效果满意。
本例患者系绝经期综合征、甲状腺癌术后、右乳良性肿物切除术后、双乳增生、肌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有潮热、盗汗等症状,且无激素应用禁忌证,给予激素补充治疗8+年。期间虽因甲状腺癌行手术切除,乳腺良性病变行手术切除等,但仍在严密监测下一直使用激素治疗至今。因此,绝经激素治疗的随访尤为重要。如在随访过程中,有其他情况发生,如本例的甲状腺癌、乳腺良性肿物等,在相应科室处理后应再次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及激素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慎用情况,并根据患者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本例患者虽患甲状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物并经手术切除,但因两者并非激素治疗禁忌,且患者仍有激素治疗的指征,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并一直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应用激素治疗至今。说明长期绝经激素治疗并不可怕,但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各项随访的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调整,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改药或停药。且治疗的总体时间,也依赖于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尚无一定之规。
(许良智 潘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