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白磊正式入职,报道当天跟实习时候一样,没有想象中的正式欢迎仪式,没有隆重的自我介绍,只是这次入职的人员比较多,大家可以一起结伴去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没想到在人力资源部签署劳动合同时,白磊意外受了刺激。
很多跟白磊一样的应届本科生,是跟GD公司直接签署劳动合同,没有北京户口,但是应届研究生除了正常跟GD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外,还能获得一个上级总公司GG集团的人员编制。有了这个特殊身份,就能在GG集团总部和各个分公司之间随意调动工作,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北京户口。这一对比,白磊稍微有些不平衡,几乎同样的工作内容,就因为学历的差别,待遇就相差这么大。白磊不甘心地提醒自己,如果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读完研究生再工作;如果有机会,自己也一定要读一个研究生,哪怕是读一个在职研究生,也要提升一下自己。
虽然心有不甘,但白磊也仔细思考过了,自己此时只是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毕业后能侥幸进入GD公司已经算是很幸运了,这么好的工作单位,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至少可以让他做到经济独立,不用再跟家里要钱,眼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好好表现,尽早加薪和升职。
工作多年以后,白磊懂得了学历对于不同工作单位和不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对于央国企来说,招聘时大多还是把学历放在第一位,最低都是985或者211高校的研究生。不仅如此,即使是清华或者北大的研究生,还要看本科的学历,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名列前茅的重点院校,还是没有竞争力。如果是以博士或者博士后身份参加工作,基本上领导都会重点培养、优先提拔,所以很多以研究生身份入职的人,工作几年后,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还要再去读一个博士。而数字化行业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招聘员工时没有那么看重学历,更看重求职者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要求一入职就能上手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仅有一小部分管培生,是从应届生中招聘的优秀人才,由企业慢慢培养,不像央国企大部分的员工,都是从应届生中招聘的,仅有极少数的核心技术型人才会通过社会招聘录用。在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除了管理层招聘侧重学历和背景等条件,其他员工招聘主要看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把能完成工作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有一些低学历或者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在干敲代码的工作,其中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在一些计算机编程培训学校学习过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做过几个项目,或者在某些公司工作过一两年。这样的人如果跟研究生一起找工作,面试竞争时,即使研究生薪资待遇低,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可能也不会选择研究生,因为一方面民营企业没有成本和时间去培养人,时刻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的生死存亡永远摆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跳槽到其他公司,毕竟小型的民营企业没法跟央国企和上市公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