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安城头月如钩
[开篇偈语]
“驼铃摇落长安雪,墨痕未干血色稠。
残卷撕开天际线,西风已卷大唐秋。“
贞观三年,玄奘在秦岭栈道遭遇山洪。暴雨中,他的白马嘶鸣着坠入深渊,马鞍上的《大般若经》残页如雪片纷飞。他背着经箧在泥泞中爬行三日,指甲深深抠进岩缝时,长安城的灯笼已次第亮起。城门校尉查验度牒时,他袈裟上的血渍与泥痕在火把下晕成佛像轮廓。
大兴善寺的辩论会上,玄奘以二十岁之龄驳倒二十一位高僧。当最后一支香燃尽,他展开《瑜伽师地论》残卷,却发现关键章节被人为撕毁。月光下,残纸边缘的血手印尚未干透。波斯商队在夜市出售天竺佛像时,他从丝绸夹层中摸到龟兹国的佛塔拓片,黄沙在掌心簌簌作响。
[关键转折]
玄奘在朱雀门下遇见被流放的辩机法师,对方临刑前将半卷《起信论》塞入他衣领,纸背赫然写着:“西行必经高昌,王宫地窖藏《大日经》。“长安城突降大雪,他在大慈恩寺塔基下挖掘时,掘出一坛波斯商人留下的葡萄酒——瓶塞上嵌着玉门关城楼的沙盘模型。
[结尾意象]
玄奘立在长安城头,望见玉门关方向升起的狼烟。他展开地图时,墨汁突然自行流淌,勾勒出一条通往西域的血色轨迹。城砖缝隙间,一株无名草正顶开冻土,叶片上凝结的露珠倒映着西天残月,恍若佛陀眼中的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