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儿童眼电图检查

【概述】

眼电图(electrooculography,EOG)是一种测定在明、暗适应条件或药物诱导下眼静息电位发生变化的技术,反映了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EOG检测的是持续存在的眼静息电位随光适应改变而产生缓慢变化的一种客观定量的视网膜功能检查。通常需要被检者配合眼球转动。产生EOG的重要前提是光感受器细胞与色素上皮的接触及离子交换。EOG异常可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疾病、光感受器疾病、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及脉络膜疾病等,如Best病、脉络膜肿瘤等。

儿童中EOG检测可靠与否,取决于其依从性和配合度。EOG对于儿童来说,相对难实现但也并非完全不能克服。我们的实践证明,年龄在5~6岁及以上的许多儿童经训练后能够较好配合,从而记录到有效信息。

【设备和原理】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在眼球周围形成一个电场。眼球运动时,在其前后两端可测到一个约6mV的眼静息电位,角膜端为正极,眼底端为负极。记录EOG时,将两个记录电极分别安置在靠近内、外眦的皮肤上。当眼轴位于正位时,两记录电极间的电位相等,即不存在电位差;当眼球向内或向外转动时,就可产生电位差。当眼球向外眦方向转动时,外眦部电极靠近角膜,显示为正电位,内眦部电极靠近球后,显示负电位。当眼球由外眦转向内眦时,则相反。这个因眼球左右转动而形成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就构成了EOG。EOG随明暗适应状态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暗适应过程中电位值缓慢下降,随后又稍上升,下降至最低位时称为暗谷(dark trough)。明适应过程中电位值慢慢上升,随后稍下降,升至最高的电位值称为光峰(light peak)。光峰和暗谷的变化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功能状态相关。

【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

在进行检查之前,患儿应当在自然光环境中适应至少30分钟,以确保最佳的测试条件。避免在检查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或眼底摄影。瞳孔须扩大到最大程度,无须进行视力矫正。须嘱咐患者,检查期间头部须保持固定,通过转动眼球以追踪左侧或右侧的固定光源。建议在正式检查前进行简单的练习,以确保能够获取稳定、高质量的波形数据。

电极配置要求:电极材质可以选用氯化银或金杯。在EOG测试中,每只眼都需要两个记录电极,并且无须特别区分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右眼的两个电极应连接至放大器的通道1,并分别放置在右眼的外侧和内侧眦角。同样地,左眼的电极应连接至放大器的通道2,置于左眼的外侧和内侧眦角。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须等距放置,位于鼻子两侧(图1-8-1)。所有电极共用一个接地电极,该接地电极可以选择放置在前额、头顶、耳垂或乳突上。

图1-8-1 EOG电极连接示意图

记录电极位置位于每只眼睛的内、外眦附近;当眼睛进行快速水平方向扫视时:从左到右,静电位的振幅在活动电极上被记录下来。

2.操作规范

在暗室环境下,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暗环境(大约5分钟),之后开始暗适应检查。该检查总时长为15分钟,其中,每分钟内将进行10秒的数据记录,随后有50秒的间隔休息时间。完成暗适应检查后,系统将自动转入明适应检查,此时将打开刺激器的背景光。明适应检查的总时长和间隔时间与暗适应检查相同。如果在明适应检查过程中观察到了光峰波形,检查可提前终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法配合固视视标的儿童不适宜进行EOG检查。

3.检查后宣教和注意事项

散瞳操作完成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临时的视近模糊,这是正常的现象。务必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安抚。另外,如果有部分儿童因配合度不佳而获得了不可靠的数据,应及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和解释。

【EOG主要测量指标及参考值】

暗谷电位(dark trough potential,DTP):在暗适应过程中测得的眼静息电位的最小值。

光峰电位(light peak potential,LPP):在明适应过程中测得的眼静息电位的最大值。

Arden比(LPP/DTP):Arden比=(光峰电位/暗谷电位)。

目前EOG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正常参考值。在上述EOG检测指标中,Arden比是应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一个指标。一般认为,Arden比≤1.5为异常降低,≥2.0为正常,介于1.5和2.0之间为临界值(图1-8-2)。建议EOG使用者在检测过程中建立自己的EOG标准。

图1-8-2 正常EOG图

EOG示右眼Arden比为2.1,左眼为2.0。

【常见儿童眼底病的EOG示例】

(图1-8-3)

图1-8-3 不同眼底疾病EOG示例

A.女童,6岁,确诊为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DTP、LPP振幅下降,Arden比下降;B.男童,11岁,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DTP、LPP振幅下降,Arden比正常;C.男童,9岁,脉络膜骨瘤,DTP、LPP振幅下降,Arden比下降。

参考文献

[1]BROWN M,MARMOR M,VAEGAN,et al. ISCEV standard for clinical electro-oculography(EOG)2006. Doc Ophthalmol,2006,113(3):205-212.

[2]MARMOR M F,BRIGELL M G,MCCULLOCH D L,et al. ISCEV standard for clinical electro-oculography(2010 update).Doc Ophthalmol,2011,122(1):1-7.

[3]CONSTABLE P A,BACH M,FRISHMAN L J,et al. ISCEV standard for clinical electro-oculography(2017 update).Doc Ophthalmol,2017,13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