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词压千古,从此之后,再无咏雪诗词!

周王朱橚摸出手帕擦了擦嘴角,随意的往桌上一拍,笑着摇了摇头,道:“孤想起了高兴的事情。”

如此搪塞之语,詹徽不至于听不出来,他姿态放低,问题却是不止:“如今君臣同乐,敢问殿下何事高兴?”

朱橚目光往朱棣身上一瞥,见他笑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正眼看向詹徽,道:“孤养了数条狗,今日都生了狗崽子,可爱极了,自然高兴。”

詹徽只觉得朱橚话里话外都有嘲弄讽刺之意,刚要深究,一旁朱棣开口了:“说来也巧,孤家中有一条白毛狗,近来也生了狗崽子,回头送你两条。”

“那就多谢四哥了,听说四哥还给这白毛狗封了白毛阁学士之职?”

“五弟消息灵通,确有此事,你是不知,这白毛狗最是温顺,又亲近主人,犬吠之声甚是悦耳。”

两人放肆的笑着,一旁詹徽面色一阵青一阵红,想开口又被这话搅弄的无从下手。

无奈之下,詹徽只好拱了拱手,黯然退了回去。

他毕竟是臣子,多问几句,被其他人揪住这一点,保不齐要少一层皮。

朱允炆听着朱棣和朱橚略有些刺耳的笑声,心中一股无名火升腾而起,这些叔叔,可真没把他这位皇太孙放在眼里。

“如果今日不借助这个机会将四叔这份嚣张气焰压一压,往后他只会更加放肆!”

朱允炆内心嘀咕着,便有了借诗文贬低朱棣的心思,起身朗声道:“四叔方才那一对如神来之笔,实在让孤敬佩,不知关于皇祖父所出四时之题,四叔有何高论?”

小兔崽子,惹我?

朱棣眉头一挑,将手中酒杯放下,站了起来,食指和大拇指靠近了:“高论谈不上,只是要比你强那么亿点点。”

如此放肆的话语,惊得朱允炆面色为之一变。

他心中不愉,但面上依旧是强颜欢笑:“看来四叔很有把握,孤很好奇,四叔会写出什么惊世文章。”

詹徽也在一旁帮腔:“燕王殿下话不能说的太满,诗词歌赋,好与不好,并非自己想当然,非得经过天下人诵读才知。”

“詹尚书所言极是。”刘三吾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文章传世,能得天下人认可,才是好文章。”

“若是自己自吹自擂,也不过夜郎自大,贻笑大方而已。”

朱允炆瞧着朱棣那无所畏惧的模样,心底不住冷笑,暗自想道:“刚才同皇祖父对诗,仅仅只是一句,让你占了便宜,你还真以为自己就有这个本事了?”

“恐怕对一句诗,已经耗尽了你的才气,这诗文之道博大精深,岂是你这等粗鄙武夫能够知晓。”

“四叔啊四叔,刚才你在我这里拿走的东西,现在我要叫你全部吐出来!”

“也好让世人知晓,你不过是走了狗屎运,而我,才是真正的文思敏捷,倚马可待!”

他缓缓回过神来,看向朱棣的目光中多出几分自信来,故作和善道:“来人,为燕王殿下准备纸笔。”

宫人迅速上前,跪在朱棣面前。

群臣质疑的目光不停在朱棣身上徘徊。

对于燕王,他们可太了解了,虽说骁勇善战,可是这诗词歌赋,不是专长,如何与朱允炆相争?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倒要看看他能耍出什么花样!”詹徽心下嘀咕,靠近了些,脖子伸的老长,去看朱棣下笔。

“燕王恐怕连书法都没练好,到时候又是一个攻讦的手段。”刘三吾眼神中满是轻蔑,也凑了上去。

众人各自怀抱着异样心思,能凑上去的都到了近前,其他人则是在四周围着,伸长了脖子。

朱棣环视四周,他知道群臣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面上露出几分嘲讽。

毛笔在手,饱蘸浓墨,朱棣稍作思索,在开篇处写下“沁园春·雪”。

“写词?以四时之中冬为主题,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雪。”

詹徽眉头一挑,心中暗自分析:“是了,燕王久居北平,常年所见都是冰天雪地,用这个主题,实在正常。”

刘三吾身为翰林学士,饱读诗书,此刻也是心中思量:“历来以雪为题作诗词,佳作不少,燕王择题倒是不错。”

“只不过燕王学识浅陋,没有厚实的根基,想要平地起高楼,实在是可笑。”

两人心思各异,朱棣已经起笔落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纸面上文字落下,众人皆觉眼前一亮。

“气魄雄浑!”齐泰不禁赞叹。

黄子澄在一旁撇了撇嘴,小声嘀咕:“不过是一句,还得看下文如何。”

朱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黄子澄看到这一句,呼吸声不禁粗重。

哪怕他再怎么不愿意承认,此刻也不得不佩服,朱棣雄壮气魄,绝非朱允炆能敌。

场上一时间静的可怕。

群臣都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安静的等待着朱棣下文。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好!”朱棣刚一落笔,刘三吾便不自觉发出赞叹之声。

群臣幽怨目光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

刘三吾意识到自己失态,忙伸手捂住了嘴巴,唯恐惊扰了朱棣的思路。

朱棣饱蘸浓墨,笔走龙蛇:“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朱橚和朱权站在桌子上,从后面探出脑袋,看着纸上文字,两双眼睛顿时就亮了。

“四哥写的真好!”朱权小声的在朱橚耳边说着,“我读了不少书,可从没见过四哥这样气魄雄伟的,欲与天公试比高,写的真好!”

朱橚点了点头,手压着嘴唇,又指了指朱棣,示意朱权继续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众人的呼吸声不免加重许多,他们目光热切,迫切的期盼着朱棣下文。

朱允炆也从上面走了下来,群臣纷纷让开道路。

他走到朱棣身边,看向纸上文字,目光顿时就定住了。

片刻,他幽幽一声长叹,目光扫过群臣,心中难免失落。

正这时,一只粗糙的大手压在他肩头。

朱允炆回头一瞧,朱元璋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严肃沉稳的神情,让他心中紧绷的情绪为之一松。

他急忙让开位置,朱元璋顺势走近,浑浊的双目看向纸上文字。

此刻,朱棣心神沉浸在诗词之中,完全没有顾及身边站着朱元璋。

他在尽力的体会这份气吞宇内的雄浑气魄,提笔之际,笔下仿佛有万千激流荡漾。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朱棣笔走龙蛇,连续落笔,纸面上划过的笔锋连绵不断。

草书的张狂糅合雄浑的霸气,气势直入云霄。

“好!好气魄!”

朱元璋双目之中精光大作,周身收敛着的气势顿时横压而来。

周围臣子,连同朱允炆,都被这气势所摄,面色发白,忍不住连连后退。

朱棣扭头看向朱元璋,微微一笑,随即落笔:

“俱往矣……”

他稍作停顿,手指指了指朱元璋,又指了指自己。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