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奇谈阔论,臭不可闻

呵!

老家伙!

看似公允,实则拉偏架。

此番言论,岂非坐实方才黄子澄所说。

“父皇陛下,儿臣此对,意思清晰明白。”

朱棣细细阐述,“天无二日,大明天下只有您,才是光耀世间的大日。”

“而大明天下六千万臣民,便是这披洒日辉的龙鳞。”

“在父皇陛下的光辉照耀之下,大明天下正是如日中天,金光万丈。”

“这便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黄子澄闻言心中讶异,这还是那位不通文墨、只知道舞刀弄棒的燕王吗?

如此谄媚但不失精妙的阐述,如果只是临场发挥,实在叫他心惊。

“四叔这番表现,不像常人所言多谋少慧,这般解释合情合理,皇祖父所言不错,诸位叔叔之中,唯有四叔英武不凡,深不可测!”

朱允炆心底咯噔一声,不禁暗自思量朱棣的威胁。

龙椅上朱元璋微眯了眯双眼,拊掌赞叹:“老四在北平这些时日,看来没有让咱失望,读了书长了知识,咱很满意。”

“往后有老四在北平替咱,也替允炆,看着漠北那群狼崽子,大明天下肯定能繁荣昌盛!”

“老四,可不要叫咱失望啊。”

朱棣抱拳拱手,十足的军士做派:“儿臣定会竭尽全力,为父皇陛下牧守山河。”

“好,很好!”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明天下,内有允炆坐镇,以仁孝德行治天下,外有老四以及诸王镇守,足以叫那些异族兔崽子闻风丧胆。”

“内外兼修,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众位爱卿,满饮此杯。”

文武百官纷纷跪地,举起酒杯,齐声唱道:“仰赖陛下圣德,四方安定,黎庶安康,此皆陛下之功也。臣等为陛下贺,为太孙殿下贺,为大明天下贺,万岁万岁万万岁!”

君臣满饮,朱元璋见敲打有效,心中高兴,抬了抬手:“众爱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再次入座,翰林学士刘三吾颤巍巍走出,虽已七十九岁高龄,但声音依旧洪亮。

“陛下,值此良辰美景,微臣以为,需以诗文助兴。”

兵部主事齐泰随声附和:“当年书圣王羲之宴会后写下名传千古《兰亭集序》,今日盛况,或许也将会有千古美文流传。”

朱元璋瞥了眼两人,知道这二人都是朱允炆手底下臣子,此番出言,定是要为朱允炆扬名。

他稍作思索,便道:“既然众位爱卿有如此雅兴,咱允了。”

“敢问陛下,以何为题?”

“就用四时为题。”

四时者,春夏秋冬,历来便是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佳作频出。

朱元璋以此为题,便是要成全刘三吾等人这一番心思。

否则今日晚宴,原本属于朱允炆的高光时刻,都被朱棣占尽,这天底下谁才是储君?

朱棣冷眼旁观,心中看得通透,这分明就是朱元璋有意为之。

方才那一对,朱允炆落入下风,光彩反而被他抢去。

此刻便又以诗文,为朱允炆再造一个文名。

“煞费苦心,可叹朱允炆一个废柴,被抬到了不属于他的位置。”

朱棣慢悠悠的饮酒,看着群臣在下面唱戏。

诸多文臣此刻纷纷跳出来,或吟或写,酸诗陈词喷涌而出。

“臣才疏学浅,苦思半天也就这点微末才学,不过臣历来听闻皇太孙殿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臣不才,还想请皇太孙殿下,赋诗一首,臣好铭记在心,时刻诵读,增长才气。”

开口的是吏部尚书詹徽,朱棣对他有深刻的印象。

这货有些本事,关系背景很硬实,中秀才之后平步青云,短短数年时间,就坐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置上。

如今更是身兼数职,除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外,还是吏部尚书,今日册封大典上,更是加封太子少保,可谓是风头无两。

朱棣对其印象深刻,不仅仅是他火箭一般的高升之路,还有他猝不及防的陨落结束。

数月之后,詹徽只因为蓝玉一句话,就被他尽心推崇的朱允炆下狱诛杀,前后不到三天,人头便落地。

甚至死的比蓝玉还要早些。

龙椅上,朱允炆故作姿态,沉吟片刻,便道:“孤确有一诗,可以助兴,取纸笔来。”

宫人急忙将纸笔取来,跪在地上,双手支着长盘,稳固如山。

朱允炆提笔蘸墨,自脑海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诗文,写道:

春晖

紫气东来万象舒,龙腾凤翥九霄居。

山河尽染丹霞色,闾巷频传击壤书。

法度森严蠹吏肃,桑麻遍野廪仓余。

应知圣主承尧舜,六合春深雨露徐。

数十个呼吸之后,朱允炆落下最后一笔。

墨迹未干,朱允炆迫不及待的将诗文呈交给朱元璋。

“皇祖父,孙臣微末才学,有感春日光和日丽,这才写下此篇《春晖》。”

朱元璋接过细细一读,面上多出几分笑容:“古语说倚马可待,咱看你的书读的的确不错,王植,你来为众位爱卿诵读此诗。”

中书舍人王植忙上前,恭敬地接过,站在陛前,朗声道:

“紫气东……”

“……丹霞色,……”

“……廪仓余。”

“……,六合春深雨露徐。”

随着王植声音落地,沉寂已久的广场上爆发出雷鸣一般的掌声。

“殿下此诗绝妙,就是给我十年时间,也未必能够写出。”

“汉末曹子建七步成诗,传为佳话,今日皇太孙殿下援笔立就,不输曹子建啊!”

“殿下文不加点,才学卓越,臣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臣从殿下此诗之中,感受到了大明那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实在是妙啊!”

“……”

一时间,广场上喧闹声不断,文臣无不高唱赞歌,仿佛要将这首诗吹捧上天际。

朱棣乐了,朝着一旁努力干饭的朱橚道:“奇谈阔论,臭不可闻。”

“噗!”

朱橚没忍住,到嘴的鸡腿直接喷了出去,又呛了几下,忙拿酒往下压。

詹徽看了过来,见又是朱棣,眉头微皱,上前几步,道:“燕王殿下,周王殿下,可有高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