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火药大炮,定级授官
- 我是宋神宗,先坑自己人
- 爱做梦的机器人
- 2138字
- 2025-06-17 19:05:30
火药院已经研制出比传统火药威力更大的火药,赵顼将其命名为“熙宁元年火药”。
这个名字有些奇怪,但毕竟是御赐的名字,没有人敢说什么。
赵顼这么赐名字,那也是懒得想,也不想把事情搞得复杂。
大道至简!
名字也是简单的好!
火药院继续招募工匠,继续研究。
这玩意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
同时,这些工匠按照赵顼的旨意,开始将火药跟其它武器结合,例如床弩、攻城车。
在火药院不远处,赵顼又开建了一座更大的庄园,里面有很多铜匠铁匠。
他们正按照赵顼的旨意,研造大炮。
大宋朝的第一门火炮,在经历几次炸膛之后,也在前几日终于试炮成功了。
炮身长五尺,炮口一寸,又叫“熙宁二年一寸炮”!
这名字也还是这么奇怪,但也没人说什么。
……
“很好!很好!”
看着眼前的铜炮,赵顼是难得的真开心了。
比晚上在后宫大战到三更还是开心。
“试试!”赵顼朝着旁边的火炮院知院向腾说道。
“遵命!”向腾不敢耽搁,亲自指挥着手下搬运火药炮弹。
“点火!”
“轰!”伴随着一声炮响,硝烟腾起,炮弹从炮口飞射而出,直接打到一百丈外的木栅栏上。
炸得木块翻飞,颇有震慑之力。
“威力虽一般,气势很足!”赵顼远远看着刚刚打完炮弹的铜炮,点头称赞。
但这话落在向腾耳中,就有些难受了。
官家这到底是夸还是贬?
“不过,用铜铸炮,还是太奢侈了一些。”赵顼说出了自己真正忧愁之处。
大宋缺铜的。
缺到连一些钱币都要用铁来做了。
这火炮要是一门两门就算了,但以后要是在军中大规模普及,还怎么糟得住。
都是钱啊!
“先继续用铜铸炮,同时也试试能不能用铁。”赵顼轻声对向腾说道。
“用铁铸炮一定要小心一些,容易炸管。”
铸造铁炮岂是那么简单。
铁的熔点高,传统熔铁技术忽视空气、杂质,铸造出生铁炮管往往容易有杂质和气孔。
一开炮就容易炸膛。
而铜材熔点低,延伸性好,可以很容易铸成均匀的身管。
“官家,我等也试过了铁炮,那铁炮造价便宜,可没开几炮,就开裂炸膛了。”
“院中一个老铁匠就被炸死了。”向腾沉丧着脸禀报道。
“以前不是跟你说了,先用铜铸炮吗?”
“我们也知铜太贵了,所以自作主张,看能不能用铁来铸造。”向腾担心地看着赵顼。
“罢了!”知道向腾是好意,赵顼也没继续责怪。
不能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
“这是朕定下的工匠定级章程。”火炮院中,赵顼从内侍手中拿过一份文书,然后递给了向腾。
“就从你的火炮院开始,所有工匠定品定级,享不同食禄田宅。”
按照赵顼的计划,工匠将分为四级!
小匠、少匠、大匠、御匠。
赵顼还有一个“格物学士”的称号没有拿出来,这就涉及“格物院”的建立了。
不过时间未到。
赵顼计划中,“格物院”是相当于翰林院的存在,里面的“格物学士”就是统领天下格物学的精英。
“官家,有此章程,这些工匠必会更卖力。”向腾看完章程,欣喜道。
“希望吧!”
赵顼看着远处的火炮,他虽然是从后世穿越来的,但他也不会铸炮。
能做的就是给这些工匠提供钱缗衣食和地位。
再加上一些方向的指导。
“我这应该是个好领导吧!”赵顼自笑。
“官家,这是火炮院工匠的名单。”向腾将火炮院的一些资料交给赵顼阅览。
“技艺不错的有哪些?”
赵顼在问向腾,也是在考察向腾。
虽然你不是工匠出身,但你是火炮院的知院,就应该知道谁技艺好。
“有几个工匠技术颇为不错,铁匠中有刘金,魏三郎,铜匠中有王力。”
“朕要看看他们的技艺。”
“微臣立即安排。”
一刻钟后,赵顼现场看了一场大宋工匠的技艺表演,几人也拿出了全身的劲头展示。
展示技术结束,赵顼当即挑选了铁匠刘金和铜匠王力,当众宣布将两人拔擢为火炮院的主簿。
两人从一介工匠,直跃龙门,惊得有些说不出话。
就连向腾也有些惊讶,这地位低下的工匠,一跃就成朝廷官员了?
开玩笑?
给工匠定品级他还能立即,给工匠当官实属超出他的理解了。
“谢……官家!”
“谢……官家!”
刘金和王力磕磕巴巴地谢恩。
“官家,这样……朝中官员会不会有非议!”
“那肯定的!”赵顼冷笑一声,“过些天,朝中就有谏官朝着朕开炮了。”
赵顼说着指了指放在火炮院中间草坪上的那尊铜炮。
“官家,这铜炮绝对不会被任何人拿出去的!”向腾不理解赵顼话的意思,有些呆滞又有些严肃地向赵顼保证。
“哈哈……”
“不是这铜炮,是那些谏官的嘴炮。”
但赵顼又怎么会退缩。
要给天下的工匠激励,仅仅靠着衣食俸禄田宅还有职称,那肯定是不够的。
必须要有“行政职务”,必须要给官职,这才是所有大宋人最在乎的东西。
到底还是“官本位”太严重了。
但还好,他赵顼手握授官之权!
“臣也有些担忧,若是朝官对着火炮院开炮……”
“这些人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你且放心。”赵顼让向腾不要担忧。
“安心地给朕铸造大炮。”
“没有大炮,朕唯你是问!”
“官家放心,臣一定造出上品大炮!”
赵顼在火炮院停留很久,一直到傍晚的时候才回到东京城。
赵顼从南薰门进城,正好经过昌盛行附近。
他突然想起,昨日高启明上密奏,言说玉石现在正按计划逐渐脱离昌盛行的掌控。
原来玉石的售卖和回收都是经过昌盛行,定价权在昌盛行。
现在建了一座玉石茶楼,很多商人开始在茶楼里自由交易。
并且这些商人开始自己从外地运来白玉石,他们不想昌盛行吃独食了。
经过三个多月后,玉石茶楼中的大商人,已经能影响玉石的定价权。
至少昌盛行的回收价被他们逼得一降再降。
收到高启明的密奏,赵顼暗自称赞。
这些商人真是好人!
自己先把黑锅就背了上去。
“把玉石茶楼的玉石价格炒上去!”赵顼只回了高启明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