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一觉醒来时,身边的床铺已经空了。
她伸手摸了摸那还带着余温的被褥,嘴角不自觉扬起一个浅淡的弧度。眼下的生活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起伏,却因为那个人的存在,变得温暖而笃定。
她穿着拖鞋下床,推开卧室门,客厅里阳光洒满一地,沈砚舟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他站在灶台前,动作专注又娴熟,似乎每一个翻炒的节奏都带着节拍。
苏黎倚在门框处看了片刻,悄声走过去从后面环住他:“沈先生,早上好。”
他轻笑:“你又想偷懒不刷牙。”
“被你发现了。”
“洗漱完就能吃早饭,快去。”
她撒娇般蹭了蹭,才肯松开手去卫生间。待她收拾妥当,厨房已经香气四溢,餐桌上摆满了两人的早餐:小米粥、鸡蛋饼、拌黄瓜,还有切好的苹果块。
“你是不是偷偷在学厨艺?”苏黎尝了一口粥,惊讶地挑眉。
“你是说我之前做得难吃?”
“不不不,我是说,你居然在进步。”
“你的夸奖听起来真让人感动。”
“这叫激将法。”
沈砚舟笑了笑,轻声问:“中午有安排吗?”
“没呢。”
“想不想去我新签的那个项目基地看看?”
“你要带我去工地?”
“不是工地,是滨江项目的样板区,环境很好,而且马上要做招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么郑重?”
“你在我这儿向来是最重要的声音。”
她假装思考了一下:“那我要不要准备个PPT?”
“可以准备个笑容。”
“那我得补个妆。”
两人吃过早饭,换好衣服出门。沈砚舟今日穿得较为随意,浅灰色衬衣和卡其长裤,低调却干净。苏黎则选了件白色连衣裙,外搭米色针织开衫,整个人清新又温柔。
他们一路驱车来到滨江项目的展示区。这里曾是一片老旧厂区,如今已被重新改造,呈现出现代与自然融合的风貌。展厅外绿植环绕,喷泉潺潺,几幢白色低矮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
“这是你设计的?”苏黎惊叹。
“我只参与了其中部分,但整体风格我很喜欢。”
她跟着他走入展示中心,内部空间开阔,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进来,地面用木纹砖铺设,墙面是温润的米色调,细节里透露着精致。
沈砚舟向她介绍各个功能区,神情专注认真。苏黎站在一旁望着他,只觉得这个男人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光芒万丈。
她突然意识到,不论是曾经的遗憾,还是眼下的圆满,沈砚舟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活在过去的男人。他在一次次努力和改变中,成为了如今这个让她重新相信未来的人。
苏黎跟在沈砚舟身后,一边听他讲解一边随手拍着照片。她不是专业出身,但能感受到这座展示区处处透露着用心,不只是为了展示设计成果,更像是他在用建筑语言传达一种生活理念。
走到一面展示墙前,上面贴满了项目背后的设计图稿和开发理念说明,其中一张区域改造前后的对比图格外醒目。
“这块地原本破败得像被遗忘的角落,现在变得这么宜居,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吧。”
“是啊。”沈砚舟语气轻缓,“最开始连老居民都反对,说我们把他们老家毁了。但我们保留了核心建筑结构,还原了原来厂房外观,做成社区图书馆和文化展厅,后来他们再来看时,有个老人跟我说,谢谢我们让他的青春有了纪念。”
苏黎望着那张图纸,忽然鼻子发酸:“那你做的,不只是建筑,是记忆的再生。”
沈砚舟看她一眼,笑道:“你总能说出这些动人的话。”
“因为你值得我为你动情。”
他走近几步,低头在她额头落下一吻:“你眼里有光,我只是被照亮的人。”
两人继续参观样板房区域,沈砚舟偶尔讲述一些设计细节,比如如何将采光引入每个房间、怎样布局才能兼顾实用与美感。苏黎安静地听,偶尔点头回应,心里却在悄悄描绘未来——如果他们以后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是否每一天都会像今天一样有温度。
“你最喜欢哪一个户型?”沈砚舟突然问。
“那个有天窗的。”
“那是高层复式,一天能晒到七个小时的太阳。”
“我喜欢阳光照进房间的感觉,就像……”
“就像你一样?”
“喂,你学会抢答了。”
他笑着牵起她的手:“我认真听你说话的时候,也在默记你每一个眼神的弯度。”
这句话说得太直白,苏黎脸颊立刻泛红,低声咕哝:“不带你这么撩人的。”
“我只撩你一个。”
他的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像落在心湖的涟漪,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情意。
逛完展示区后,沈砚舟带她去了不远处的临时办公楼。他介绍她给项目团队成员认识,态度正式而自然:“这是苏黎,我太太。”
团队的人明显早就听过她的名字,见面时热情又带着些调侃:“总算见到传说中的苏老师了。”
“你们平常是不是被他折腾得很惨?”苏黎调笑着问。
“还好啦,砚总对谁都要求高,但对你是特别高。”
“怎么说?”
“他经常跟我们说,不能做得太糙,要配得上苏老师审美。”
苏黎一时竟不知道是害羞还是感动,只好轻轻笑了笑。
沈砚舟转头望着她,眼神柔和:“你就是我审美的全部来源。”
从项目出来已经是下午两点,太阳正好,微风轻拂,滨江的风景静谧又舒适。
沈砚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带着苏黎绕道去了附近一家他提前预约的画廊,那是一家小众空间,外观像一座极简风的白色盒子,隐匿在城市喧嚣之外。
“这是?”苏黎好奇地看向他。
“今天是我们搬进新家的第一个月纪念,我提前约了展厅,想给你一个安静的下午。”
她轻轻一怔,没想到他会记得这样细节的小事。
推门而入,展厅里一片宁静,只有中央轻柔的音乐流淌,墙上挂着一幅幅抽象画作,大多以光为主题。
“这一期叫《关于光的想象》,是不是很符合你?”沈砚舟轻声说。
“嗯,我很喜欢。”苏黎点点头,神情柔和。
两人慢慢沿着画作走过,展厅不大,但每一幅作品都别具意味。有一幅画是用不同层次的黄和白构建出的模糊山峦,仿佛太阳从雾气中透出,令人驻足凝视。
苏黎在那幅画前停下良久,沈砚舟走过来,轻声问:“喜欢这幅?”
“喜欢。它让我想起以前一个人旅行时,在山里看日出,天还没亮时四周都是浓雾,但太阳一出来,整个世界就像被唤醒。”
“那时候,你是不是希望身边有人一起看?”
苏黎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缓缓点头:“但那时候没遇见你。”
“所以我才要补回来,陪你去看所有你曾独自面对的风景。”
她抬头望向他,眼底波光潋滟。
“沈砚舟,有你之后,我的世界真的亮了很多。”
他没有说话,只是紧紧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像是永不熄灭的光源。
画廊尽头有个小型观影室,播放着艺术家关于“光”主题的短片。他们并肩坐下,灯光渐暗,画面缓缓展开——有雪地上第一缕晨光、街角霓虹初上的黄昏,还有夜晚房间里台灯下的手影游戏。
影片最后出现一句话:
“光不是来源于太阳,而是来自看见光的人。”
苏黎轻声念出来:“来自看见光的人……”
“你就是那个人。”沈砚舟望着她,目光安静却坚定。
那一刻,苏黎突然觉得,爱情并不总要惊天动地,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人,在最寻常的日子里,默默地替你点亮黑暗、陪你走过迷雾。
她转头靠在他的肩上,小声说:“我想以后每一个纪念日,我们都这么过。”
“好,只要你想,我都记着。”
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谈论工作、没有过多规划未来,只是静静在画与光影之间走着,仿佛彼此就是彼此的画布,互相晕染出温暖的轮廓。
回到家时天色已晚。
夜风透过阳台飘进屋内,带着夏日青草与江水交织的气息。苏黎换上家居服,窝在沙发里翻看相机里今天拍下的照片,一张张画面都像是定格的日常,又像是未来某天回忆起时能感受到爱意回音的片段。
沈砚舟走过来,在她身旁坐下,手中端着两杯热牛奶,其中一杯递到她手中:“今天累了吗?”
“心不累,反而觉得很轻盈。”
“那是你轻盈地装满了我一天的眼睛。”
“沈砚舟,你是不是偷偷看了几本恋爱小说?”
“我不看小说,只看你。”
苏黎失笑,靠着他肩膀:“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以前的我不懂表达,也不太知道怎么去爱人。后来才明白,再强大的人,如果不能让身边人感受到被爱,那种强大是空洞的。”
“你现在做得很好。”
“我还有很多想做,比如,把你的名字写进我接下来的设计里。”
“比如?”
“比如我们以后一起建一座咖啡书屋,你来取名字,我来设计,每个角落都种上你喜欢的植物。”
“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设想。”
“不是设想,是计划。只要你不反对,我现在就去买地。”
“我哪里舍得反对。”苏黎仰头看着他,眼底有点点星光。
那天夜里,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各做各的事,而是在客厅里放起了轻音乐,翻出画册与手账,聊着未来的小梦想——他想建一座图书馆,她想开一间插画工作室;他想用建筑写诗,她想用色彩编织梦境。
沈砚舟说:“其实我第一次重生醒来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次我绝不能再让你离开。”
苏黎微怔:“所以……你真的重生了?”
“嗯,但我不会告诉任何人,包括你,因为我怕你以为那只是梦话。”
“可现在你说出来了。”
“因为我知道,我已经真正走进了你的生活。”
苏黎沉默片刻,轻声道:“那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曾无数次幻想,如果有机会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抓住你,不再放开。”
沈砚舟闻言,眼眶微热,却只伸手将她抱进怀里,低声说:“我们都没有错过彼此,只是绕了一圈,现在终于回到彼此身边。”
窗外星辰点点,月色洒在两人肩头,像为他们写下一封无声的情书——这世上所有温柔的光,最终都会照进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心里。
而他们,正是彼此生命里最温柔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