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自毁长城?不得不杀?

到了元嘉十三年(436年),刘宋内部又发生了一件极富争议的大事——三朝元老檀道济被杀了。

话说或许从元嘉十年前后开始,刘义隆的身体情况一直非常糟糕,数次病危,多半已经以为自己就要去见武皇帝了。到了元嘉十二年,刘义隆再度病危,加上此时北魏又在边境发动了一些攻势,于是朝廷下诏让檀道济进京。

但是,等到檀道济到了建康,刘义隆的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既然刘义隆应该死不了了,刘义康也不准备就这么干掉檀道济,在元嘉十三年年初,就想要放他回江州。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檀道济就要上船离开了,刘义隆病情突然再度恶化,又病的快死了,按照《南史》记载,此时刘义康决定向檀道济发难,矫诏逮捕檀道济,檀道济气得不得了,喝了一斛酒,把头巾脱掉,扔到地上大喊:“乃坏汝万里长城!”不久,檀道济和他的八个儿子以及薛彤、高进之等心腹一并被杀,檀道济死时年龄不详。檀道济死后,刘义隆也没有死,后来病情又好转了;如以《宋书》记载,则不是刘义康矫诏,而是刘义隆亲自下诏诛杀。

按照史书记载,这件事其实也相当简单,就是在刘义隆病重期间,刘义康或者刘义隆惮于檀道济的威名,害怕他会谋反,不惜将其冤杀。

但是檀道济被杀案真的那么简单吗?

如果仅从史书而言,确实,毕竟《南史》上白纸黑字地写了当时人的态度是“枉杀檀江州“,再到后面,元代脱脱帖木儿在评价岳飞的时候还把檀道济拉出来,写“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赵构)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岳)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宋史·岳飞传》)

这么来看,檀道济被杀甚至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名将的被杀,更是已经成为了冤杀良将的典型事例,“自毁长城”这一成语也是出自此事。

但是,大家都这么说,这就对吗?

在檀道济的问题上,我们最起码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檀道济到底是刘义康杀的还是刘义隆杀的?二、檀道济的死到底是自毁长城还是不得不杀?

第一个问题似乎比较好回答,如果檀道济确实是被刘义康矫诏冤杀,那么刘义隆在病情好转之后一定会为檀道济平反并惩治刘义康。但是,在刘义隆好转之后,甚至于刘义康被免职乃至诛杀之后,刘义隆始终没有为檀道济平反,并且也没有记载刘义隆因为此事问罪于刘义康。

更何况,就算《宋书》里说刘义康“生杀大事,以录命断之”、“内外众事,皆专决施行”,也不带矫诏诛杀三公加持节都督封郡公,还是开国元勋这种级别的重臣还不因此被罚的啊!

从这个角度来说,诛杀檀道济应该是刘义隆授意或者首肯的,或者最起码刘义隆是不反对的。

那么,这件事情就不单单是刘义康矫诏诛杀重臣了,事实上已经变成了刘义隆自己在“弥留之际”杀死檀道济的问题。

君主在弥留之际,尤其是在太子年幼(刘劭十三岁)的情况下,刘义隆的安排一定是以稳妥为根本的。现在当然刘义隆没有死,我们也不清楚他是不是做出过托孤的安排。但是,无论有没有做出这个安排,刘义隆在这种长期重病的情况下一定是考虑过身后之事的。

于是乎,刘义隆在那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担心在自己死后檀道济作为开国元勋、武皇托孤大臣的身份能不能真正服膺于少主刘劭以及自己死后必然作为首辅大臣执政的刘义康。更何况,檀道济本身是有前科的——当初徐羡之废帝时,檀道济、谢晦二人就作为先锋冲入皇宫,逼迫少帝退位。再加上檀道济自身作为开国元勋,又是北府武人集团中唯二还在世的老将(另一个是王仲德)的声望,使得刘义隆不得不担心自己挂了以后,檀道济会不会利用自己在军方的声望起兵叛乱。

刘义隆还活着的时候,以刘义隆的威势和手段,压制住檀道济似乎并不成问题,所以刘义隆也不想处死檀道济,也就有了在自己病情好转的时候放檀道济回江州的决定。

但是,当自己病情再度恶化,甚至于可能会去世的时候,刘义隆又不得不考虑为子孙后代计,不惜以自己的声名作为代价,也要在临终前除去这位对刘劭的统治存在威胁的宿将。

也就是在这一系列背景的推动下,刘义隆决定以“预制重罪”的方式,强行给檀道济按上谋反的罪名,下狱处死,冤杀了檀道济。

然而,在檀道济死后,刘义隆并没有死,甚至还活了近二十年——以檀道济死时大约已经年过六旬的年纪,活到那时候大概不太可能了。刘义隆在后来与殷景仁的对话中表示没有人能够接任檀道济,在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攻至长江北岸的时候也叹息“若道济在,岂至此?”,表达了对檀道济的惋惜。

这或许也表现了刘义隆对误杀檀道济的后悔,这里后悔的不是檀道济并未谋反却被自己处死,而是自己没死却因为担心自己去世而处死了元老重臣。

这就相当尴尬了。

或许这也才是刘义隆下诏处死檀道济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说到底,这次动荡,仍然某种意义上是徐羡之废帝事件的后遗症。檀道济虽然通过背叛徐羡之,投靠刘义隆在元嘉初年保住一命,但是刘义隆并没有对他真正信任。恰恰相反,檀道济先背叛刘裕托孤之恩,再背叛徐羡之的行为使得刘义隆觉得檀道济是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也不可能放心把他留到自己死后。

再回到标题中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檀道济的死到底是自毁长城还是不得不杀?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这两者并不矛盾,檀道济的死既是刘宋统治者(刘义隆)自毁长城,又是刘义隆在当时两难情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说他冤吧,檀道济确实未必想过谋反,他的死是刘义隆强行把莫名其妙的罪行摁在他头上;说他不冤吧,檀道济本就是弑杀少帝的参与者,刘义隆在自己弥留之际把这颗定时炸弹除掉似乎也在正常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