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行走:寻找幸福教育之路
- 黄建明
- 1700字
- 2025-04-05 06:44:55
序一 建明校长的教育情怀
2015年秋季,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举办了“塞上名师”培养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承担了这一致力于为宁夏培养名校长、名师梯队的重要任务。在此活动中我有幸接触了一批来自宁夏基础教育领域的校长和老师,这里面就有来自于银川高级中学的黄建明校长。近日,建明校长邀请我为他的书稿写序,接到邀请我欣然答应,主要是因为这一书稿是建明校长基于自己身体力行的“教育行走”旅途中对教育本真的思考与切身体悟,读来让人感慨;同时我也被这样一位有心、用心,为推进中国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前行作出不懈努力的校长所感动,通过他我看到了在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依然有一批充满着理想和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孜孜以求。
2017年3月,按照培养工程的要求,我来到了银川高级中学,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和观察一所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状况。银川高级中学首先是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人人都有一种奋斗精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浸润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正心诚意,自强不息”的校训,“人文学府担家国责任,工匠精神育天下梓材”的校园文化精神,透射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办学愿望。在聆听建明校长的汇报及与教师交流中,又深切感受到银川高级中学教师向上好学,无私奉献的教育坚守。因为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与其他学校不一样,教师团队责任更大,但学校管理却井井有条,这说明学校管理规范有效、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建明校长从“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我要做什么”三个问题出发,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可以看到学校近年来从精神引领、文化塑造、队伍建设、质量监控和科学评价五个方面全面突破,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整个汇报无不透射出一位年轻校长凝练和提升自我教育思想的过程。
行走就是实践,建明校长有着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识。在他的文稿中,看到了他对孩子成长的细致观察,孩子有困惑能够及时地引导和帮助;看到了他对青少年成长的细心观察以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对父亲、母亲、女儿的描写让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多看到的是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对今日呼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书稿中有大量的师生对话。这些对话真实感人,让人能感受到他对学生那种无私的爱,他用心感受青少年成长中的思想动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他的学生。通过学生的语言,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对建明校长的高度信任。通过与他毫不掩饰的畅谈与交流,使我看到了中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有青春期情感的懵懂,有对教师严格管理的疑惑,有人际交往中的沟通障碍,也有对人生和未来的困惑。建明校长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当下与未来的问题。这里包含着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教育一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关怀人的生活。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校长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书稿的多篇文章中,都有着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与认识,既有他本人专业成长的记录,也有基于自己的感悟而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真诚建议。这些建议促使青年教师守住初心,克服进步中的困难,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也充分说明了建明校长自身就是一名不忘教育初心,恪守教育理想,担当社会责任的“四有”好老师。
序写到这,也更加清晰了我对他的认识,一个善于洞察人生和社会的教师,从自己的教育经历出发,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使得他的书稿《教育行走——寻找幸福教育之路》更具亲和力,更加接地气,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学校的管理者,读后都一定有感触、有启发。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办更好的教育,这是需要教育人做出回答的时代命题。教育还在路上,还需继续探索。因此,我也希望建明校长,在新的时代永远坚守初心,继续前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担当好校长的角色,在西部这片广阔的天地谱写教育的新篇章,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于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