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癌保育手术治疗学
- 吴小华主编
- 2897字
- 2025-03-14 19:56:41
第一节 全球宫颈癌流行现况
一、发病与死亡地区分布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20年公布的全球癌症状况的最新资料(GLOBOCAN,2020)显示,全球185个国家2020年估计新发宫颈癌604 127例,死亡341 831例,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3.3/10万和7.3/10万[1]。
宫颈癌发病的全球地理分布显示:东非地区发病率最高,标化发病率高达40.1/10万,西亚地区发病率最低,标化发病率为4.1/10万;从五大洲发病分布来看,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标化发病率为25.6/10万,是发病率最低的北美洲的4倍;从国家分布来看,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五个国家为斯瓦蒂尼、马拉维、赞比亚、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标化发病率达84.5/10万~61.7/10万;发病率最低的国家或地区有伊拉克、伊朗、也门、沙特阿拉伯、埃及、加沙地带和西岸、约旦,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均低于3/10万。
宫颈癌发病在全球地理分布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经济水平、人群HPV感染水平、有效宫颈癌筛查实施的差异,还与遗传、人种、生活方式尤其是性行为危险暴露的差异以及文化风俗有关[2,3]。研究指出,国家收入越低、资源越缺乏、社会经济水平越差,宫颈癌发病率越高。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的资料显示,居住于同一国家的不同民族,宫颈癌发病也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黑种人宫颈癌发病率显著高于白种人,美国的西班牙裔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高于非西班牙裔或非裔美国妇女[4]。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移居人群宫颈癌的发病率与原籍地区人群发病率存在不同。Gomez等利用1990—2008年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End Results)数据库13个登记点的癌症发病数据分析了亚裔美国人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亚裔美国人宫颈癌发病率与原籍地区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亚裔美国人宫颈癌发病急剧下降,尤其是原籍地为越南、柬埔寨及老挝的妇女,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癌症筛查的增加[5]。
全球宫颈癌死亡率的地区分布和发病分布较为一致,东非地区死亡率最高,标化死亡率高达28.6/10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死亡率最低,标化死亡率仅为1.6/10万;从五大洲死亡分布来看,非洲地区宫颈癌死亡率最高,标化死亡率为17.7/10万,是发病率最低的北美洲(标化死亡率为2.1/10万)宫颈癌死亡率的8.5倍;从国家分布来看,宫颈癌死亡率最高的五个国家为:斯瓦蒂尼、马拉维、赞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标化死亡率达55.7/10万~ 42.7/10万,远高于世界平均死亡率水平(7.3/10万);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有瑞士、芬兰、马耳他、荷兰,这些国家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1.5/10万。由于人口众多,死亡负担最重的国家为印度,2020年估计死亡人数达到77 348。全球宫颈癌死亡率和发病率一样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且死亡率与国家收入、国家资源呈反比(图2-1)。

图2-1 全球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与国家收入及资源分布关系
A.全球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与国家收入的关系;B.全球女性宫颈癌标化死亡率与国家资源分布的关系。根据人类发展指数(HDI)将全球国家分为极高、高、中等以及低资源国家;极高资源国家:HDI≥0.8;高资源国家0.7≤HDI<0.8;中等资源国家0.55≤HDI<0.7;低资源国家HDI<0.55。
[资料来源:GLOBOCAN,2020(IARC)]
综上,全球宫颈癌发病、死亡地区分布差异显著,且发病、死亡地区分布的相对一致性均提示宫颈癌的发病、死亡与社会经济条件、收入水平、医疗卫生水平关系密切。
二、发病与死亡年龄分布
202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平均年龄为53岁。20岁之前宫颈癌发病处于极低水平,但从20岁之后,发病率急剧上升,到60~70岁达到发病峰值,70岁之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图2-2A)。全球各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分布曲线差异显著,和国家资源水平关系密切(图2-2C)。国家资源越丰富,平均发病年龄越低,发病高峰出现越早,发病曲线越平缓;资源丰富国家中40岁以后女性的宫颈癌发病并未上升,反而持续下降,提示宫颈癌筛查的作用。
2020年全球宫颈癌死亡的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图2-2B),50岁以上死亡者占72.9%,70岁以上女性宫颈癌死亡率最高,标化死亡率达28.5/10万。宫颈癌是20~39岁年轻女性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全世界每周有10名20~39岁女性因宫颈癌而过早死亡。

图2-2 全球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年龄分布
A.202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人数与发病率的年龄分布;B.全球范围内因宫颈癌死亡人数及标化死亡率的年龄分布;C.全球不同资源水平宫颈癌发病率的年龄分布;D.全球不同资源水平宫颈癌标化死亡率年龄分布。
[资料来源:GLOBOCAN,2020(IARC)]
全球宫颈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不断上升。各国差异主要体现在死亡率随年龄不断上升的幅度,与国家资源水平、国家收入关系密切(图2-2D)。国家资源越丰富,死亡率开始上升的年龄越大,且上升幅度小。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大于0.8的极高资源国家和地区,因宫颈癌死亡的患者在45岁以上观察到死亡率的显著上升,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死亡率达到峰值,标化死亡率为10.0/10万,而国家资源贫乏(HDI<0.55)的国家,30岁开始就显示出死亡率的显著上升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死亡达到峰值,标化死亡率高达100.0/10万,是国家资源丰富国家死亡率的10倍。不同国家和地区女性各年龄阶段死亡率也有显著不同(图2-3)。除了与各国卫生资源水平有关外,也可能与种族差异、危险暴露水平以及治疗水平的差异有关。一般从30岁开始即可观察到各国或各地区之间出现差异,60岁以后的差异最为显著。

图2-3 全球部分国家宫颈癌死亡年龄分布(2015年)
[资料来源:CI5(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IARC)]
三、发病和死亡变化趋势
近50年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宫颈癌发病率都出现了显著下降(图2-4A)[6]。大多数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中国和印度)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7-9]。北欧的大部分国家,如丹麦、芬兰、挪威等,宫颈癌发病在2000年之前下降的变化幅度较大,而在2000年之后的一段时期下降幅度较平稳,没有显著变化[10];而在一些东欧国家,特别是爱沙尼亚、立陶宛和保加利亚,总体宫颈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2000年之后发病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非洲的一些国家如乌干达、津巴布韦等是全球少数宫颈癌发病没有出现下降趋势的国家,相反,发病率从有记录开始一直持续增长(图2-5)[11]。目前对此较为一致的解释是,这些趋势与宫颈癌的筛查密切相关[12]。
尽管宫颈癌发病率在下降,但由于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宫颈癌新发病例的绝对数是逐年增长的,1980—201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数从1980年的每年378 000例(256 000~489 000例)上升到2010年的每年454 000例(318 000~620 000例),年增长率为0.6%。
全球宫颈癌死亡趋势和发病趋势基本一致。除了非洲国家,大多数欧洲国家、南美洲国家、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中国和日本)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图2-4B)。

图2-4 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
A.全球部分国家1990—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趋势;B.全球部分国家1990—2015年宫颈癌死亡率趋势。
(资料来源:CI5/IARC)


图2-5 全球不同国家/地区1960—2010年30~74岁女性宫颈癌发病率趋势
[资料来源:CI5(IARC)]
虽然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是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宫颈癌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变化尤其值得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开展覆盖全国范围的宫颈癌筛查、并且开展时间比较久的国家如芬兰、荷兰等,虽然所有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总体仍然呈下降趋势,但近年出现小幅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呈现一定的增长[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