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宫颈癌在中国的流行现况和趋势

宫颈癌是我国第二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仅次于乳腺癌。据GLOBOCAN 2020估计,中国妇女的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与中上收入国家水平相当,标化发病率(10.7/10万)与极高资源水平国家(HDI≥0.8)接近,标化死亡率(4.4/10万)与高资源水平国家(0.8>HDI≥0.7)相当。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宫颈癌发病数位列全球首位,因此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地区分布

根据我国肿瘤登记中心2022年发表的最新数据资料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女性宫颈癌119 300例,发病粗率为17.7/10万,标化率为11.3/10万,位居女性癌症发病第6位[15]

2016年全国因宫颈癌死亡人数为37 200例,死亡粗率为5.5/10万,标化率3.3/10万。中国宫颈癌发病城乡、地区差异显著,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中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东部地区最低(表2-1)。

表2-1 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的发病与死亡(2015年)

资料来源:201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二、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年龄分布

中国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呈明显的倒“V”形单峰,发病率在2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0岁开始快速上升,50~54岁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城市和农村的年龄别发病率趋势和全国发病率趋势一致,但城市地区55岁之后的下降更快速、显著,而农村地区下降较缓和。

中国宫颈癌年龄别死亡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随年龄的增加逐步升高,80岁达到峰值。城乡的年龄别死亡率曲线走向基本一致,但农村地区50岁之后死亡率上升更为显著(图2-6)。

三、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点的连续数据资料显示,2000—2016年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在城市和农村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年龄调整后上升幅度减缓,但仍呈上升趋势[15]。其中2000—2007年全国宫颈癌发病处于快速上升趋势,每年增幅为16.0%(95% CI:13.0%-19.1%),2007—2016年发病仍处于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趋缓,平均每年增长2.9%(95% CI:1.1%-4.8%)。

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水平在2009年之前均低于城市地区水平,但发病率增长速率相当;农村地区在2010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2014年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接近城市地区女性水平,经过年龄调整后,城市和农村女性宫颈癌在2009年之前发病率水平相当,城市发病率略高于农村,每年缓慢上升,2009年城市、农村均出现一定下降后,2010年开始两个地区宫颈癌发病率均出现显著上升,城市地区女性在2009—2013年经历了4年快速上升后2014年开始上升趋势变缓,农村地区始终维持快速上升趋势,2014年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已高于城市地区女性发病水平(图2-7A[16]

图2-6 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

图2-7 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A.2003—2015年全国22个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宫颈癌发病变化趋势;B.2003—2015年全国22个肿瘤登记地区女性宫颈癌死亡变化趋势。CR.粗率;ASR.标化率;CMR.死亡粗率;ASMR.标化死亡率。

[资料来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03—2015年)]

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近年来也是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16年我国宫颈癌死亡率年平均增长(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达到5.4%(95% CI:4.9%-5.9%)。

农村地区女性宫颈癌死亡率水平较高,但上升幅度相对较缓,而城市地区女性宫颈癌死亡率较农村地区低,但上升幅度较大,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女性宫颈癌死亡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图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