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

郭威先带领人马,抵达河中,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一圈。也就是先来个调研,再制定方案,然后实施,颇有我们现代的味道。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郭威这是在“磨剑不误砍城工”。

直接刚正面那是找虐,那是以战具的毁坏和可怕的士兵伤亡人数来换取的,不可取。他决定换套路,与其我主动去攻,去承担损耗,为什么不让对方来攻我,让对方来承受损失?也就是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躲在城里装孙子的李守贞主动跑出来打我呢?

李守贞深信“高筑墙、广积粮”的战略,不惜投入巨资来加固城墙,加深护城河,并强化了众多防御工事。简言之,他竭尽所能地提升河中城的防御能力,使其变得坚如磐石,难以攻破。

这位老兄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挺响,他就想着靠这个固若金汤的地方硬扛到底。他不知道,战争战争,一定要争,争就要进攻,除非是等外援,等外援来也同样要进攻,只有防守没有进攻,肯定以失败告终。郭威准确洞察了李守贞死守无援的心理,一个万全之策根本不用AI就生成了。

赵匡胤纳闷还没动作之时,郭威召集全员开会了,一幕精心策划的战略布局徐徐展开。

“诸位听好了,咱们这次要玩点不一样的。”

郭威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常思到河中城南搭个寨子,白文珂到河中城西搭寨子,我领中军到河中城东搭寨。大家各就各位!

“咦?那城北呢?留白吗?”

“大帅是不是漏了?”

“估计有人去了吧?”

“没有,绝对没有!”

......

将士们对郭威的布阵议论纷纷。全军除了郭威,都莫名其妙。

同时,郭威还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三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互相连接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一场前所未有的“筑寨建堡行动”拉开了序幕。

命令一出,全军哗然。大伙不理解。

“这是打仗吗?”

“不敢打就退兵吧。之前都打不下来了,现在筑个堡垒就能赢?”

“拖时间而已吧!”

嘿嘿,这位仁兄还猜对了一半。

赵匡胤很识趣,他默不作声,静静地观察。毕竟领导想出的方法肯定有他的理由,况且人家是身经百战出来的,能打一次胜仗是侥幸,基本上次次打胜仗,且四肢齐全,活生生地凯旋归来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再说,郭威可是历经李继韬(唐)、李存勖(后唐)、石敬瑭(后晋)、刘知远(后汉)四朝的人,每一朝都能获得重用,不简单啊!

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的沉默震耳欲聋。

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率军搞突然袭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堡垒失守,慌乱中只得放弃了阵地,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

夜幕下,后汉军的士兵们在新筑的营寨中重新集结。当他们踏出营寨,准备迎战时,却没有了硝烟弥漫,也没有了刀光剑影,只有一片死寂,敌人如同“消失的他”,也不见了。

这种被戏弄的感觉,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大兵们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本以为郭威该发威放大招了,哪知道他的策略却出人意料地冷静。淡定哥啊!

第二条命令:那些征调来的农民工们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再修筑起来;而他们当兵的也别想闲着,该干嘛干嘛去!

看起来这场战争的C位属于这些勤劳的农民工,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只不过是这些农民工的保镖。

士兵们都怨声载道,“这郭威是不是不敢和别人干架呀?”

“就是呀,不敢去我去!”

“老了,不中用了!威不起来了!”

“缩头乌龟的郭威!”

有人的地方就有嘴巴,有嘴巴的地方都有江湖,有耳朵的地方都听得到士兵们的抱怨,但郭威的心中自有丘壑。他知道,战场上的胜利从来不是靠匹夫之勇。战争胜利的最高境界是以最少的流血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用十万人打人家一万人,死了九万,人家死了一千。这种胜利有用吗?我看很快就打没人了。

面对士兵们的质疑和不满,郭威依然选择沉默。

就这样,之后,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然后他才带着人马逃回城。

拆了修、修了拆、拆了再修、修了再拆,就这样单曲循环,持续了接近整整一年。

时辰已到。

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命全体士兵进攻河中城。这条命令宛如春天里的第一声雷响,在沉寂已久的战场震耳欲聋地响起,宣告了全面攻势的开始。

按耐已久的赵匡胤热血沸腾,跟随着大军,如洪流般向前推进。他披坚执锐,所向有功。赵匡胤靠着一杆长枪就这么来来回回的行走在李守贞的军阵中。

可没过多久赵匡胤的长枪就被李守贞的手下猛将张巡砍断了!他正暗自窃喜,准备上前捉拿,看来他还不知道赵匡胤的长枪被他砍断之后,是可以当短棍使的。我们今天的双截棍就是源于赵匡胤的盘龙棍。关于赵匡胤的盘龙棍,还是有故事的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百度。

几个回合下来,赵匡胤一棍击中了对手的要害,结束了这场激烈的对决。赵匡胤作战勇猛又武艺高强,赢得了郭威的赏识。

在三面强攻、北面放行的情况下,河中城被一举拿下。出乎郭威的意料,李守贞并没有逃到城北,而是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也算是一条硬汉,城破后,李守贞携手家人用火海筑起了最后的舞台,节度使投降了。

李守贞败死后,河中被平定,郭威被授予邺都留守,在今天的邯郸和安阳。赵匡胤跟随郭威打了平生第一仗。郭威把赵匡胤留在了身边,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这一年,赵匡胤只有二十二岁。就这么一场仗,赵匡胤直接傍上了郭威这棵大树。